[实用新型]分离式大断面群洞下穿既有构筑物控制沉降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53776.0 | 申请日: | 2013-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978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发明(设计)人: | 赵光泉;冯振鲁;靳兆豪;荆永波;王亚丽;苏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9/00 | 分类号: | E21D9/00;E21D1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013***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离 断面 群洞下穿 既有 构筑物 控制 沉降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离式大断面群洞下穿既有构筑物控制沉降结构。
在既有构筑物下方施工是一种风险工程,施工过程中容易造成既有构筑物的沉降发生,而且控制沉降难度大。控制既有构筑物沉降有一定的沉降标准值,大于沉降标准值会造成既有构筑物沉降变形,影响既有构筑物的使用。
目前下穿既有结构的施工技术大多采用超长管棚组合小导管施工技术,盾构施工二次补注浆技术一般采用暗挖施工技术,而暗挖施工技术一般为现有常用施工工艺,盾构穿越下穿有线段结构一般无法有效防止既有构筑物的沉降值超标。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离式大断面群洞下穿既有构筑物控制沉降结构,解决了在既有构筑物下施工时既有构筑物沉降值超标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分离式大断面群洞下穿既有构筑物控制沉降结构,至少包括置于下穿段单层结构外轮廓上的双排管棚结构刚性板梁支护,所述双排管棚结构刚性板梁支护由内部注浆的上、下两排管棚和包裹于该两排管棚的板梁层构成。
优选地,所述上、下两排管棚的排距为800mm,每排管棚的管间距为400mm;下排管棚距离开挖拱顶的距离为300mm。
优选地,在所述双排管棚结构刚性板梁支护上方架设多组垂直于水平面所在平面上的袖阀管组。
优选地,每组袖阀管组由至少两个袖阀管构成,所述袖阀管均以管头倾斜向上设置,且管头均在同一平面上;每组袖阀管的纵向间距为3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大断面群洞下穿既有构筑物采用双排管棚注浆和袖阀管抬升注浆共同作用方式做到沉降控制,使得既有构筑物的沉降值在指标之内,甚至更低,很好的做到两线隧道互不影响。
图1是分离式大断面群洞下穿既有构筑物控制沉降结构的实施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的剖面图;
图2是图1中A‑A的剖面图;
图3是图1的平面图。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图3所示为在既有地铁隧道5下方建造地铁新线路6的施工工程,在既有地铁隧道下方为下穿有线段单层结构,下穿有线段1单层结构两侧为暗挖双层段2,为了解决在既有地铁隧道下方建造新线路时,防止既有地铁设施沉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一种分离式大断面群洞下穿既有构筑物控制沉降结构,至少包括置于下穿段单层结构外轮廓上的双排管棚结构刚性板梁支护3,所述双排管棚结构刚性板梁支护由内部注浆的上、下两排管棚和包裹于该两排管棚的板梁层构成。其中,所述上、下两排管棚的排距为800mm,每排管棚的管间距为400mm;下排管棚距离开挖拱顶的距离为300mm。
为达到浆液扩散效果,增加混凝土板的刚度,采用GPZ‑100型同心跟管管棚钻机成孔,同心跟管后退式分段注浆工艺,注浆段内通过DYS气囊式止浆塞封闭增压,浆液采用水泥浆+XPM,配合比为水泥:水1∶1∶().1,保持浆液较高的可调性和扩散性,延长浆液的凝固时间。管棚施工完毕后两端头施作环梁形成整体板梁结构。
双排管棚结构刚性板梁支护安置完毕后,需进行下穿有线段隧道的施工建造。该隧道采用多导洞逐步施工方式,导洞施工采用回填注浆法进行工作。
在进行导洞施工过程中,要时刻进行沉降预警值的检测,如出现预警,需立即封闭掌子面进行袖阀管抬升注浆。抬升注浆时,需在所述双排管棚结构刚性板梁支护上方架设多组垂直于水平面所在平面上的袖阀管组4。每组袖阀管组由至少两个袖阀管构成,所述袖阀管均以管头倾斜向上设置,且管头均在同一平面上;每组袖阀管的纵向间距为3m。
袖阀管注浆主要有以下特点:
(1)袖阀管内套管具有两个阻塞器,能将浆液限定在注浆区域的任一段范围内进行注浆,达到分段注浆的目的;
(2)阻塞器在光滑的袖阀管内可以自由移动,可根据需要在注浆区域内自由移至各个注浆段进行注浆,也可对某一注浆段进行反复注浆;
(3)注浆前不必设较厚止浆墙,采取较大的注浆压力时,发生冒浆和串浆的可能性小。
袖阀管注浆采用跳孔注浆,根据开挖掌子面进展情况,及时对开挖影响范围内进行注浆,注浆范围为掌子面前后左右各3m范围内,注浆不是单点注浆,是将整个影响范围内的袖阀管同时进行注浆,保证应力损失及时得到补偿。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5377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隧道墙壁板材压条式安装系统
- 下一篇:掘进机行走助力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