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滚动轴承内圈滚道磨削温度测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53007.0 | 申请日: | 2013-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692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发明(设计)人: | 葛培琪;江京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K7/04 | 分类号: | G01K7/04 |
代理公司: | 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19 | 代理人: | 宁钦亮 |
地址: | 250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滚动轴承 内圈 滚道 磨削 温度 测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对滚动轴承内圈滚道磨削弧区温度进行测量的装置,属于滚动轴承内圈滚道磨削弧区温度测量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滚动轴承是一种重要的精密旋转零件,轴承滚道是承受载荷的工作表面,滚道表面质量是影响轴承性能及寿命的关键因素。磨削轴承滚道时,通常采用切入式磨削方法,由于砂轮与工件之间接触面积较大,散热比较困难,极易产生磨削烧伤和变质层,从而极大地影响了轴承的使用性能。因此对轴承滚道磨削温度的研究对于提高磨削质量具有很大的意义。
对磨削弧区温度的测量方法通常有两种,分别是热电偶法和红外热像仪法,热电偶法又分为顶丝法和夹丝法。顶丝法测温原理是在试件上钻若干个盲孔,将热电偶丝置于孔中,磨削另一面完成测温。夹丝法测温原理是将待测试件切割为两部分,中间夹有带绝缘层的热电偶丝,在磨削时通过磨粒的挤压作用,在热电偶丝和试件间产生搭接,形成热电偶结。红外热成像仪法是在磨削试件侧面进行红外线拍照,直接在仪表上读出温度值及温度分布。
但是,以上所述方法仅适用于平面磨削温度的测量,对于滚动轴承内圈滚道磨削的测量均无法直接使用。夹丝法需要将试件剖开再夹入热电偶丝,而滚动轴承内圈为圆环形工件,无法沿轴承套圈轴线横向剖开;若沿轴承套圈半径纵向剖开,则剖下的部分将无法重新固定;由于滚动轴承内圈不同于普通的轴类零件,其滚道面为内凹的空间曲面,且磨削弧区的最高温度产生于滚道中点的位置,若采用红外热像仪法将无法获取到磨削弧区的温度。另外还存在如何将旋转的热电偶温度信号传导至信号采集设备的问题。
目前还没有合适的方法可以测得滚动轴承内圈滚道磨削弧区的温度。
发明内容
针对目前滚动轴承内圈滚道磨削温度测量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测温精确的滚动轴承内圈滚道磨削温度测量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滚动轴承内圈滚道磨削温度测量装置,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该装置,包括电磁支承、轴套、热电偶、导电滑环和信号采集器,导电滑环固定安装在轴套内,热电偶通过引线与导电滑环转子上的接线端子连接,导电滑环定子通过连线与信号采集器连接;轴承内圈内壁上径向开有两个盲孔,两个盲孔内分别置入一组热电偶,轴承内圈吸附在电磁支承上,轴套套装在轴承内圈内。
磨削时,电磁支承加磁,将轴承内圈吸住,电磁支承转动时,带动轴承内圈、轴套和导电滑环的转子一起转动,轴承滚道与砂轮接触点处产生高温,当两个盲孔的轴线依次经过接触点时,置于盲孔内的热电偶被加热产生热电势,热电势信号通过热电偶引线传导至导电滑环的转子上,并经导电滑环定子传导至信号采集器。
导电滑环选择四极水银导电滑环,既可以更好地传导热电偶温度信号,还可将两组热电势信号同时导出。
本实用新型可一次磨削测量轴承滚道两点处的磨削温度,测温精确,可用来测量磨削过程中滚道表面下某点的温度变化规律并解决了如何传导旋转的温度信号的问题,涉及的测量方法适用于不同型号各种尺寸的滚动轴承内圈滚道磨削温度的测量,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设计合理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滚动轴承内圈滚道磨削温度测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热电偶置入滚动轴承内圈的示意图。
图中:1、轴承内圈,2、热电偶及引线,3、电磁支承,4、轴套,5、导电滑环,6、接线端子,7、砂轮,8、测温点,9、盲孔,10、支承块。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滚动轴承内圈滚道磨削温度测量装置主要包括热电偶及引线2、电磁支承3、轴套4、导电滑环5和信号采集器(图中未画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未经山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5300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清扫机构的键帽拉拔力测试装置
- 下一篇:一种贴标检测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