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胃管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52523.1 | 申请日: | 2013-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432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余蓉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25/00 | 分类号: | A61M25/00;A61M25/02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刘世平 |
地址: | 61004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胃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胃管。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上凡不能口腔进食物的病人或需要洗胃的病人,均需要插胃管,由胃管注入清水、食物、药物。为了避免胃管在注入清水、食物、药物时脱落,一般都需要将胃管固定,现有胃管的固定方法是用胶布将胃管固定于鼻部,即在胃管上与鼻孔处相对应的位置用一长约3cm的胶布条环绕胃管两圈作一标记,然后用6-7cm的胶布交叉固定胃管,再用备好的长约50-60cm的棉带在胃管与鼻孔处相对应的位置打结后将带子两侧绕过患者头部,并将棉带端头系活结,以起到加强固定胃管的作用,但是由于鼻面部的皮脂腺丰富,分泌的油脂及鼻腔分泌物很容易将胶布浸湿,影响胶布的粘性,而胃管表面又是非常光滑的,极易导致固定胶布滑落,从而引起胃管脱出,造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另外,胃管在管饲过程中及管饲后,采用的是传统胃管末端关闭法,即每次管饲后将胃管末端的盖子关闭,以防止食物或胃内容物外溢,所述胃管伸入病人体内的一端为胃管前段,设置有管饲头的一端为末端,这种方法在操作过程中很不方便,如果病人体位变化及腹压升高则很容易导致盖子脱落进而造成导致胃内容物溢出,而且一般胃管管饲头较大,弹性不够,只适合灌注器注食,使用空针注食会有明显溢漏,临床上用空针注食时,就只能将管饲头剪掉,剪掉头部的胃管头孔径又显小,不方便空针乳头与胃管连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避免胃管脱出的胃管。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胃管,包括胃管本体,所述胃管本体的外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凸起,所述凸起上设置有通孔。
进一步的是,所述凸起的数量为三个。
进一步的是,所述胃管本体上设置有刻度线。
进一步的是,所述胃管本体末端的管内径比胃管本体中部的管内径大0.2cm。
进一步的是,所述胃管本体的末端套设有卡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胃管本体的外壁上设置至少一个凸起,所述凸起上设置有通孔,在固定胃管时,将医用胶布或棉带穿过凸起上设置的通孔,然后按常规方法固定好,由于通孔是固定在胃管本体上的,因此,医用胶布或棉带不会与胃管本体发生滑动,避免了胃管滑脱,有效防止了护理不良的事件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胃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胃管本体1、凸起2、通孔3、刻度线4、卡扣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该胃管,包括胃管本体1,所述胃管本体1的外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凸起2,所述凸起2上设置有通孔3。通过在胃管本体1的外壁上设置至少一个凸起2,所述凸起2上设置有通孔3,其中凸起2的设置不会对胃管的正常使用造成影响,在固定胃管时,将医用胶布或棉带穿过凸起2上设置的通孔3,然后按常规方法固定好,由于通孔3是固定在胃管本体1上的,因此,医用胶布或棉带不会与胃管本体1发生滑动,避免了胃管滑脱,有效防止了护理不良的事件发生。
由于胃管的长度一般是固定的,但是,人的身高有差异,胃管伸入病人体内的长度也就有所不同,因此,在胃管本体1的外壁上一般都设置多个凸起2,为了在保证适应大多数人身高的前提下,降低其加工制作成本,一般优选的,所述凸起2的数量为三个。
为了便于控制胃管伸入病人体内的长度,所述胃管本体1上设置有刻度线4。
进一步的,所述胃管本体1末端的管内径比胃管本体1中部管内径大0.2cm。将胃管末端的内径直接扩大0.2cm,无需再用管饲头,不但节约了成本,而且,由于胃管一般采用弹性较好的材料制成,通常情况下采用硅胶材料,因此,可使用任何型号的空针乳头与胃管通畅连接,且吻合严密,有效避免注射食物时出现外溢,同时灌注器也能很好的与胃管连接,更方便临床使用。
另外,胃管在管饲过程中及管饲后,为了方便关闭胃管,利于护士操作,在胃管本体1的末端套设了卡扣5,护士在操作时只需使用拇指及食指轻捏卡扣5开口端,即可将胃管关闭,能够有效阻止胃内容物溢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未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5252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