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内镜用高频电极手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47548.2 | 申请日: | 2013-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893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发明(设计)人: | 童文锦;黄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威尔逊光电仪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8/12 | 分类号: | A61B18/1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三方专利事务所 31127 | 代理人: | 吴干权;钱品兴 |
地址: | 202156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镜用 高频 电极 手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学中内窥镜手术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内镜用高频电极手柄。
在内窥镜临床手术中,为了切割腔道内息肉等病灶组织,利用内镜高频发生器输出的热能,进行套扎烧灼、切割,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如今利用高频电切技术切除息肉等组织的治疗方法已被广泛利用在结肠息肉切除、胃息肉切除等手术中。通常,在现有技术中配合高频发生器的电极器械有圈套器、针形、弓型切开刀等,而这些器械均须配置通用的高频电极手柄。现有技术中的原型手柄结构较复杂,且其电极插口通常设置在滑动钳环的中部,使工作电缆对操作产生了一定干扰,在手术操作过程中造成了不便。另外,这种器械在加工、装配过程中也要求较高,对使用及日后保养维修中也较为不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内镜高频手柄结构复杂,使用不便等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结构新颖、安全可靠,能自如打开或收拢电极部位,使用方便舒适的内镜用高频电极手柄,包括电极插头、滑动钳柄、钳环、闷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钳柄1中间设有一通孔作为移动轨道7,移动轨道中设有电机工作线移动杆2,所述的钳环中间设有通孔从而活动套设于钳柄上,钳环4两侧开设有沉孔,电极插头5通过沉孔穿入移动轨道7中从而与电极工 作线移动杆连接并固定,电极插头5的一端为电极插条8,电极插条的底端处设有螺纹并通过螺母3紧固在钳环上,沉孔靠近电极插头另一端处还设有一闷盖6。
所述的电机工作线移动杆2一端与电极插头连接,另一端从钳柄1前端的圆孔穿过。
所述的钳柄1和钳环4采用绝缘材料。
所述的电极插头5采用铜材料。
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其采用了螺栓式电极插头,以连接件的方式安装入钳柄,端头为电极插头形式,能与电极和高频发生器的工作电缆连接,将高频输出的热能传导至电极工作部分,操纵手柄钳环,能自如打开或收拢电极工作部位,对体腔内粘膜或息肉等组织进行切割等工作,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具有良好的经济适用性。另外,其电插件采用铜材料,导电性能良好;钳柄、钳环采用绝缘材料,并安装闷盖保护,安全可靠。本实用新型简化了电插件结构,从原先的五个零件简化成两个零件,其电极插口设置在钳环侧方,便于与工作电缆连接,与原型手柄的电极插口设置在钳环的中部比较,设计更为合理,避免了工作电缆对操作的干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极插头手柄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极插头手柄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极插头手柄的外观俯视图;
如图所示,图中:1.钳柄 2.电机工作线移动杆 3.电极插头螺母 4.钳环 5.电极插头 6.闷盖 7.电极移动杆 8.电极插条;
指定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摘要附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这种装置的结构和原理对本专业的人来说是非常清楚的。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镜用高频电极手柄,可与各种形式的内镜高频电极器械配合使用,电极器械插入内镜进入患者腔道,连接高频发生器,将高频电输出的热能传导至内镜高频电极的工作端,对腔道内息肉等病变组织进行套扎、切割手术。
如图1、2所示,钳环4中间开孔,钳柄1贯穿于钳环4开孔中,钳柄1前后贯通作为移动轨道7。 钳环4两侧开有沉孔,电极插头5通过沉孔穿入钳柄1的移动轨道7中,钳环4可在移动轨道7内前后移动。
电极插头5优先采用铜材料,导电性良好,其前端为标准电极插头形式,中前部加工有螺纹,通过螺母3紧固,并安入闷盖,起绝缘保护作用。如图1所示,电极插头5中间部分开孔,与电机工作线移动杆2的连接并固定。电机工作线移动杆2另一端从钳柄1前端的圆孔穿过。
内镜用高频电极手柄分别与内镜高频电极器械的鞘管、工作线连接,操作手柄可打开或闭合电极的工作部位,在接通高频发生器的情况下进行内镜下的息肉等组织套扎、切割手术,适用性良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威尔逊光电仪器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威尔逊光电仪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4754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