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非稳态工况下埋地供热管道散热损失测试仪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43750.8 | 申请日: | 2013-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249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庆;赵岩;徐颖;任国强;马川;刘晓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K17/12 | 分类号: | G01K17/12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东方专利事务所 23118 | 代理人: | 曹爱华 |
地址: | 163319 黑龙江省***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稳态 工况 供热 管道 散热 损失 测试仪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埋地管道散热损失测试装置,具体涉及的是非稳态工况下埋地供热管道散热损失测试仪。
二、背景技术:
随着生产与经济的发展,我国能源紧缺局面越来越严峻,因此节能减排工作日益受到国家及各行各业的高度重视。在供热行业,大量的热能通过供热管网输送,热损失较大。减少管网的散热损失,不但可以节约燃料,保证经济与安全生产,而且能提高供热质量,具有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保温是减少热力管网与设备散热损失的重要手段,热力管道的保温工程不仅可以提高热网的热经济性,减少热损失,还可以达到延长热网管道寿命,保持良好工作环境。另一方面,提高管网的输送效率可以节约大量能源,降低排放,有利于实现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低碳经济模式。因此,对管网保温现状进行评价和研究具有较强的工程应用价值。但由于目前埋地供热管网热源温度波动较大,且全线距离较长,属非稳态工况,如按传统测量方法,极易出现管段末端温度高于入口端的假象,各管段不能全部准确获得流量与温度数据,导致无法准确计算管路散热损失,评价保温状况。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非稳态工况下埋地供热管道散热损失测试仪,这种非稳态工况下埋地供热管道散热损失测试仪用于解决传统测量方法不能准确获得埋地供热管道流量与温度数据,导致无法准确计算管路散热损失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种非稳态工况下埋地供热管道散热损失测试仪包括入口温度传感器、出口温度传感器、流量传感器、自动记录计算一体机,入口温度传感器布置在管道的进口,出口温度传感器布置在管道的出口,流量传感器布置在管道的长直管段上,入口温度传感器、出口温度传感器、流量传感器分别通过无线传输装置与自动记录计算一体机连接;自动记录计算一体机的面板上设置有基本参数设置窗口、用于显示计算数据及温度波动曲线的显示屏、计算按键。
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能够直接测试埋地供热管道的散热损失,而且可以用于非稳态工况测试,屏蔽了热源温度波动对测试结果产生的影响,测试方便快捷,便于评价管道保温状况,并针对保温状况提出绝热建议,降低管道散热损失,解决了埋地供热管道隐蔽性强,传统仪器不能直接测量其散热损失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可用于不同的运行工况,实现准确测试管道散热损失的目的。
四、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入口温度传感器;2出口温度传感器;3流量传感器;4自动记录计算一体机;5基本参数设置窗口;6显示屏; 7计算按键; 8无线传输装置。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这种非稳态工况下埋地供热管道散热损失测试仪包括入口温度传感器1、出口温度传感器2、流量传感器3、自动记录计算一体机4,入口温度传感器1布置在管道的进口,出口温度传感器2布置在管道的出口,流量传感器3布置在管道的长直管段上,入口温度传感器1、出口温度传感器2、流量传感器3分别通过无线传输装置8与自动记录计算一体机4连接;自动记录计算一体机4的面板上设置有基本参数设置窗口5、用于显示计算数据及温度波动曲线的显示屏6、计算按键7。自动记录计算一体机4可根据测得的流量以及管径输出管道流速,同时记忆并绘制温度波动曲线,根据曲线趋势及管道流速选取温度取值点,同时根据流量、温度、管径、管长、保温结构等相关数据自动计算管道单位面积散热损失并判断是否超标。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接通电源,打开自动记录计算一体机4上的开关,布置好管道入口温度传感器1、出口温度传感器2及流量传感器3,在自动记录计算一体机4的基本参数设置窗口5输入管长、管径、保温层厚度、记录时间间隔等基本参数,点击确定,仪器便会逐时自动记忆管道进出口温度、管内流量,在测试时间达到一定时长后,自动绘制温度波动曲线,根据温度波动曲线自动判断时间延迟,并输出时间延迟和管道散热损失。
本实用新型连接方便,结构简单,由于考虑了非稳态工况下的温度波动及时间延迟,所以可以准确测得管道进出口焓降,进而准确获得该段管道的保温状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石油大学,未经东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4375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非晶合金冷却专用铜辊
- 下一篇:一种模组化半导体照明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