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照明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43485.3 | 申请日: | 2013-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048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发明(设计)人: | 松岛爱;多田雅树;佐藤公则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5B33/12 | 分类号: | H05B33/12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王琼先;王永建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照明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使用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作为光源的照明装置。
近几年,已经提出了使用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作为光源的照明装置(例如见第2009‑170249号日本专利申请公开文本)。
JP2009‑170249公开了如图6中所示地构造的照明装置60。
该照明装置60包括装置本体62、用于支撑该装置本体62的支撑管63、以及用于通过支撑管63固定装置本体62的固定部分64。
该装置本体62包括多个有机电致发光板(下文称为“有机EL板”)61、用于支撑有机EL板61的支撑框架65、以及用于覆盖支撑在支撑框架65上的有机EL板61的盖构件66。
在这点上,JP2009‑170249公开了照明装置60通过固定部分64固定至天花板67。JP2009‑170249进一步公开了光从相应的有机EL板61朝向室内的地板表面照射。
在从天花板67悬挂的照明装置60中,因为光是从相应的有机EL板61朝向室内的地板表面照射的,所以可以对存在于装置本体62下方的空间进行照明。
然而,在照明装置60中,没有对从相应的有机EL板61朝向装置本体62上侧的光的分布进行考虑。由此,存在于装置本体62上方的空间可能会变暗。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设想在从天花板67悬挂的照明装置60中,将有机EL板61布置在支撑框架65的上侧,以将光朝向装置本体62的上侧分布。此外,发明人注意到,在照明装置60中,灰尘等会沉积在布置于支撑框架65的上侧的有机EL板61上。由此,所沉积的灰尘吸收存在于空气中的水分。该水分可能导致有机EL板61的退化(有机EL板61光量减小或寿命变短)。
鉴于上文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照明装置,其能够将光朝向装置本体的上侧分布,并能够抑制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模块的退化。
鉴于上文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照明装置,其能够将光朝向装置本体的上侧分布,并能够抑制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模块的退化。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照明装置,其包括:适于安装在房间表面上的装置本体;包括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第一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模块,当装置本体安装在房间表面上时,该第一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模块在电致发光元件的发光表面面向房间表面的状态下保持在装置本体中;以及透光性保护盖,其构造为覆盖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模块的发光表面。
本实用新型的照明装置进一步包括第二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模块,其包括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当装置本体安装在房间表面上时,该第二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模块在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发光表面面向与房间表面相反的房间内部的状态下保持在装置本体中,其中所述第一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模块的行数量小于所述第二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模块。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照明装置,可以将光朝向装置本体的上侧分布,并抑制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模块的退化。
还可以提供一种照明装置,其在照明装置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上包括半导体发光元件,该照明装置能够减小天花板表面的刺目,并能够提供良好的照明效果和氛围。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2A是该照明装置的示意性俯视图,图2B是示意性仰视图,其中第二保护盖被部分切掉。
图3A是该照明装置的部分切掉的示意性剖视图,图3B是该照明装置的特定主要部分的放大视图。
图4是示出了该照明装置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模块的分解立体视图。
图5是图示了组装该照明装置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模块的方法的解释视图。
图6是示出了常规照明装置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6是示出了常规照明装置的示意性侧视图。
现将参考图1至5说明根据本实施例的照明装置。
本实施例的照明装置是吊灯并包括装置本体20和半导体发光元件模块(例如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模块1),该半导体发光元件模块具有半导体发光元件(例如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在描述具有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模块(下文称为“有机EL模块”)1的设置之前将先描述有机EL模块1。
有机EL模块1形成为板形状(本实施例中为大体上矩形板形状)。
如图4中所示,有机EL模块1包括光源单元3和基座单元4,该光源单元3具有发光板2,该发光板2由上文提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形成,光源单元3能够可拆卸地接合至该基座单元4。该基座单元4用于将有机EL模块1接合至装置本体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4348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