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装配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38862.4 | 申请日: | 2013-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563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万树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万树海 |
主分类号: | B23P23/04 | 分类号: | B23P2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装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自动装配机。
背景技术
通俗地讲,装配是指将产品的若干个零部件通过紧配、卡扣、螺纹连接、粘合、铆合、焊接等方式组合到一起得到符合预定的尺寸精度及功能的成品(半成品)。
现有的圆柱头焊钉引弧节人工装配机的工作效率慢,存在的误差大,影响了产品的品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自动装配机,它操作方便,稳定性好,安全可靠,加工周期短,且能保证产品的品质,降低了劳动强度,节约了成本。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分料机构1、工件输送机构2、夹紧机构3、钻孔机构4、铝丝装填机构5和压铆机构6;工件输送机构2的前端设有分料机构1,工件输送机构2末端的两侧设有压铆机构6,工件输送机构2的一侧设有夹紧机构3,工件输送机构2的另一侧设有钻孔机构4和铝丝装填机构5,且钻孔机构4设置在铝丝装填机构5的前面。
所述的分料机构1通过水平顶杆与三角形杠杆的一个焦点以滑动形式连接。
所述的工件输送机构2的齿轮带动摆杆做左右往复运动的同时也在做上下往复运动,摆杆与送料横托板铰接点的运动轨迹为上宽下窄,横托板的运动也是如此,把运动轨迹上的两个点设为两个工位,通过齿轮带动摆杆的运动可实现共建在两个工位间的转换,为保证工件在工位转换时的准确性和平稳性送料横托板在工件位置设计为V形,并在V形两侧附加高磁铁。
所述的夹紧机构3采用盘形凸轮驱动杠杆带动工件托架做前后往复运动来达到工件夹紧和退出的目的。
所述的钻孔机构4采用凸轮驱动杠杆带动钻套调整螺母、丝杆及钻套做前后往复运动,使钻孔机构4进行钻孔,调整丝杆可以满足工件对钻孔深度的要求。
所述的铝丝装填机构5采用盘形凸轮驱动杠杆机构带动切刀、铝丝进给部件、铝丝装填顶针三部分运动。
本实用新型操作时,工件放入上料机构中进入垂直料道通过链条带动拨叉将工件沿垂直料道提升至一定高度后自由向下滚落并反转至水平,然后进入水平料道,通过分料机构1使其中的工件进入待加工工位,然后工件输送机构2将工件传送到钻孔工位上,通过夹紧机构3将工件定位、夹紧在钻孔机构4中,此时钻孔机构4开始工作,钻孔工作完成后夹紧机构3将工件退出,工件输送机构2再将工件传送至铝丝装填机构5,铝丝装填机构5进行装填工作,装填后夹紧机构3再将工件退出,然后工件输送机构2再将工件传送到压铆工位上,压铆机构进行工作,压铆完成后工件输送机构最后将工件传送到包装位置,此时一个工作周期完成。
本实用新型操作方便,稳定性好,安全可靠,加工周期短,且能保证产品的品质,降低了劳动强度,节约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本具体实施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分料机构1、工件输送机构2、夹紧机构3、钻孔机构4、铝丝装填机构5和压铆机构6;工件输送机构2的前端设有分料机构1,工件输送机构2末端的两侧设有压铆机构6,工件输送机构2的一侧设有夹紧机构3,工件输送机构2的另一侧设有钻孔机构4和铝丝装填机构5,且钻孔机构4设置在铝丝装填机构5的前面。
所述的分料机构1通过水平顶杆与三角形杠杆的一个焦点以滑动形式连接。
所述的工件输送机构2的齿轮带动摆杆做左右往复运动的同时也在做上下往复运动,摆杆与送料横托板铰接点的运动轨迹为上宽下窄,横托板的运动也是如此,把运动轨迹上的两个点设为两个工位,通过齿轮带动摆杆的运动可实现共建在两个工位间的转换,为保证工件在工位转换时的准确性和平稳性送料横托板在工件位置设计为V形,并在V形两侧附加高磁铁。
所述的夹紧机构3采用盘形凸轮驱动杠杆带动工件托架做前后往复运动来达到工件夹紧和退出的目的。
所述的钻孔机构4采用凸轮驱动杠杆带动钻套调整螺母、丝杆及钻套做前后往复运动,使钻孔机构4进行钻孔,调整丝杆可以满足工件对钻孔深度的要求。
所述的铝丝装填机构5采用盘形凸轮驱动杠杆机构带动切刀、铝丝进给部件、铝丝装填顶针三部分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万树海,未经万树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3886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