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治疗痔疮的负压吸引罐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32025.0 | 申请日: | 2013-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900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发明(设计)人: | 汤正新;赵晓艳;孙红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 |
代理公司: | 洛阳公信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0 | 代理人: | 罗民健 |
地址: | 4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治疗 痔疮 吸引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负压吸引罐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治疗痔疮的负压吸引罐。
治痔疮应找到并消除使括约肌失去伸缩能力的原因,使括约肌伸缩扩张自如,肛门的伸缩性丧失的主要原因,构成肛门的括约肌中的毛细血管内,血液流通不好。血液不流通的原因,还是瘀血堵塞了血管,使括约肌的血液通畅,括约肌伸缩灵活。由于肛门的特殊性,用一般的负压罐会把肛门里面的肌肉和直肠吸出,且罐体内的负压不够,达不到效果。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负压罐会把肛门里面的肌肉和直肠吸出,且罐体内的负压不够,达不到效果等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治疗痔疮的负压吸引罐。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治疗痔疮的负压吸引罐,包括罐体和与减压系统连通的塞子,塞子安装在罐体的顶部,罐体的底部开口,还包括底套和底座,所述底套两端开口,且环套在罐体的底部,所述底座包括环形的底座本体、挡块和支架,所述挡块至少为3个,且固定设置在底座本体上表面边缘,呈辐射状分布的支架一端聚集,另一端固定设置在挡块内侧的底座本体上,底部环套有底套的罐体卡设在挡块内侧的底座本体上;
所述罐体和底座的材料为塑料;
所述塞子和底套的材料为橡胶;
所述的挡块为3个,均匀分布在底座本体上表面边缘。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负压吸引罐,可以有效吸除肛门的括约肌内的瘀血,使括约肌的血液通畅,括约肌伸缩灵活;且本实用新型的底座可以阻挡肛门内的肌肉和直肠吸出;每次用完后可将底座和底套从罐体上卸下,便于清洗;塞子也可以从罐体上卸下;且使用的材料都可以高温消毒;塞子和底套的材料为橡胶,更有利于部件之间的密封;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图1 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 底座结构俯视图;
图3 底座机构侧视图;
1、罐体,2、塞子,3、底套,4、底座,4‑1、底座本体,4‑2、挡块,4‑3、支架。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阐述。
如图所示,一种用于治疗痔疮的负压吸引罐,包括罐体1和与减压系统连通的塞子2,塞子2安装在罐体1的顶部,罐体1的底部开口,还包括底套3和底座4,所述底套3两端开口,且环套在罐体1的底部,所述底座4包括环形的底座本体4‑1、挡块4‑2和支架4‑3,所述挡块4‑2至少为3个,且固定设置在底座本体4‑1上表面边缘,呈辐射状分布的支架4‑3一端聚集,另一端固定设置在挡块4‑2内侧的底座本体4‑1上,底部环套有底套3的罐体1卡设在挡块4‑2内侧的底座本体4‑1上;
所述罐体1和底座4的材料为塑料;所述塞子2和底套3的材料为橡胶;所述的挡块4‑2为3个,均匀分布在底座本体4‑1上表面边缘。
所述负压吸引罐装配时,先将底套3环套在罐体1底部,然后将底座4环套在底套3外,且使环套有底套3的罐体1卡设在挡块4‑2内侧的底座本体4‑1上,使其更有利于固定密封。
使用本实用新型治疗痔疮时,放置本实用新型于肛门处,缓慢向负压吸引罐内减压抽吸,即可吸除肛门的括约肌内的瘀血,且本实用新型的底座可以阻挡肛门内的肌肉和直肠吸出;每次用完后将底座和底套从罐体上卸下,清洗干净;使用的材料都可以高温消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科技大学,未经河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3202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