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调节和折叠功能的桌子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31329.5 | 申请日: | 2013-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161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发明(设计)人: | 付广宇;秦建军;任思雨;王洪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A47B9/00 | 分类号: | A47B9/00;A47B3/00;A47B13/08;A47B1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调节 折叠 功能 桌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调节和折叠功能的桌子。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和工艺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具的样式越来越纷繁复杂,伴随着消费意识也在逐渐改变。从前消费者可能关注的是产品的价格和实用性。现在,不仅仅满足于实用和美观,对生活品位要求也在与日俱增。所以,多功能的创意家具有着很大的市场空缺。现在80后已经成为家具市场主力,自我与个性已成为挑选家具的重点,款式单一的家具已越来越难以满足现代人对家居空间的需求。当代消费者在追求舒适便利的同时,对于家具的个性化、设计感也有很高的要求。多功能家具成为了市场上的流行之选。现在市场上对多功能家具的提供多是不同功能家具的整合,极少对同种家具的不同需求进行整合。
桌子是常用家具之一,现有的桌子一般都包括桌面和桌腿,桌腿固定于桌面上以支撑桌面,其结构是不可活动的。目前市场上也有支撑体可调整的桌子,但是,桌面面积和高度一般都不可调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避免上述已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桌面的面积和桌子高度均可调整的具有调节和折叠功能的桌子。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具有调节和折叠功能的桌子,其结构特点是,包括一个基座、一个支撑机构和一个桌面;所述基座包括底板、左侧板、右侧板和后板,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的内壁面为阶梯形;支撑机构包括升降驱动机构和两个连接架;
所述桌面包括桌面板;所述桌面板的靠近后板的一侧上铰接有侧挂板;
所述升降驱动机构包括两根可升降的电动立杆和一个顶板;所述顶板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于所述两个电动立杆的顶面上;所述两根电动立杆的底部固定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之上;
所述连接架包括连接轴、架体和固定支座;所述连接轴位于所述升降驱动机构的顶板的上方;所述两个连接架的上端均通过该连接架的固定支座与桌面相固定连接;所述两个连接架的下端分别通过该连接架的固定支座与基座包的左侧板和右侧板相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具有调节和折叠功能的桌子的结构特点也在于:
所述侧挂板包括一个矩形板和两个梯形板;所述矩形板铰接于所述桌面板上;所述两个梯形板分别铰接于所述矩形板的两侧。
所述连接架为中心对称式结构;所述架体包括两根承压杆和四根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设有定位卡槽;所述四根支撑杆上分别设有一个所述固定支座;所述固定支座与所述支撑杆之间通过铰接的方式相连接。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体现在:
本实用新型的桌子,升降驱动机构包括两根可升降的电动立杆,接通电动立杆的电源,电动立杆的活动杆即可升降,从而带动顶杆和两个连接架一起升降,如此一来桌面也随着连接架升降,即实现了桌面高度的调整。所述桌面板的靠近后板的一侧上铰接有侧挂板,通过翻起侧挂板,使矩形板与桌面板平齐,并将梯形板立于地上,扩大了桌面的使用面积。
本实用新型的具有调节和折叠功能的桌子,具有桌面面积和桌子高度可调整、结构简单、生产制造成本低、可提高桌子的品质和实用性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桌子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桌子的基座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桌子的升降驱动机构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桌子的支撑机构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桌子的连接架的立体图。
附图1~图5中标号:1基座,2支撑机构,21固定支座,22承压杆,23支撑杆,24升降驱动机构,241电动立杆,242顶板,25定位卡槽,26连接轴,3桌面,31桌面板,32侧挂板,321矩形板,322梯形板。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5,具有调节和折叠功能的桌子,包括一个基座1、一个支撑机构2和一个桌面3;所述基座包括底板、左侧板、右侧板和后板,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的内壁面为阶梯形;支撑机构2包括升降驱动机构24和两个连接架;
所述桌面3包括桌面板31;所述桌面板31的靠近后板的一侧上铰接有侧挂板32;
所述升降驱动机构2包括两根可升降的电动立杆241和一个顶板242;所述顶板242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于所述两个电动立杆241的顶面上;所述两根电动立杆241的底部固定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之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未经北京建筑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3132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