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中空内置加强筋的沿空留巷充填墙体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21729.8 | 申请日: | 2013-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670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发明(设计)人: | 张农;张天池;郑西贵;冯晓巍;刘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F15/04 | 分类号: | E21F15/04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杨晓玲 |
地址: | 221008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空 内置 加强 沿空留巷 充填 墙体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空并内置加强筋的沿空留巷充填墙体结构,尤其适用于无煤柱煤与瓦斯共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沿空留巷是指为了回收传统采矿方式中留设的保护煤柱,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将上一区段的顺槽重新支护留给下一个区段使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采用现浇混凝土沿空留巷充填墙体的做法越来越普遍,但充填材料的大量使用造成材料与能源的极大浪费,且随着工作面的回采,构筑的充填体将承受破断直接顶和老顶以及上覆松散层的自重载荷,同时承受老顶破断后形成的砌体梁结构中顶板回转过程中的侧向压力,充填墙体多数情况下均会发生一定的变形甚至被压垮。
因此如何在保证用料最省的前提下提高其承载能力及减少墙体变形是目前亟需到解决的重大安全生产问题。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已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减少浪费、承载能力高的中空并内置加强筋的沿空留巷充填墙体结构。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中空内置加强筋的沿空留巷充填墙体结构,包括充填墙体,所述的充填墙体内沿走向方向开有贯穿墙体的纵向通孔,纵向通孔的内设有固孔装置,所述的固孔装置包括薄壁钢筒,薄壁钢筒的外部焊接有网格状纵向加强筋和环向加强筋。
所述的纵向通孔的直径为0.5~3m;所述的纵横向通孔中心距至巷道底板的高度h为墙体高度的1/4~1/2;所述的纵向加强筋和环向加强筋为螺纹钢、圆钢或扁钢编织,纵向加强筋和环向加强筋的间排距为0.5~1.9m。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可加大回采影响带中墙体总阻力,并能够节省大量填充材料,从而使隔离墙在经济、简单的情况下有足够的强度和安全系数。主要有如下优点:
1.节省充填材料,减少了充填工序所用时间,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并节省了材料的运输等矿井辅助生产环节。
2.充填墙体结构简单,方便施工,安全可靠,易于推广。
3.将充填体和加强筋的特性结合,适应上覆顶板回转下沉运动,提高充填体初期承载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充填墙体的平面布局图;
图2是图1的A-A剖面结构图;
图3是空腔外侧加强筋的结构图。
图中:1-未采动的巷道,2-沿空留巷;3-采煤工作面;4-纵向通孔;5-充填墙体;6-采空区,7-顶板;8-纵向加强筋;9-环向加强筋;10-薄壁钢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作进一步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中空内置加强筋的沿空留巷充填墙体结构,在充填墙体5内沿走向方向开有贯穿墙体的纵向通孔4,纵向通孔4的直径b为0.5~3m;纵横向通孔4中心距至巷道底板的高度h为墙体高度的1/4~1/2;纵向通孔4的内设有固孔装置,所述的固孔装置包括薄壁钢筒10,薄壁钢筒10的外部焊接有网格状纵向加强筋8和环向加强筋9。所述的纵向加强筋8和环向加强筋9为螺纹钢、圆钢或扁钢编织,纵向加强筋8和环向加强筋9的间排距为0.5~19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未经中国矿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2172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矿用多功能车台
- 下一篇:开合式防喷孔复合吸尘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