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纺制多色纱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21623.8 | 申请日: | 2013-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491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苏志超;薛文良;江治明;张瑞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大学;宝纺(广州)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H5/22 | 分类号: | D01H5/22;D01H13/04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33 | 代理人: | 宋缨;孙健 |
地址: | 20162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色 纱线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纺制多色纱线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纺制多色纱线装置。
背景技术
在纺纱过程中,当纱线中加入多种颜色纤维,织成面料时,面料表面色彩丰富、层次清晰,从而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但是先有技术中各个纱线在编捻时不分开(如图1),编捻后纱线颜色不均匀,影响的纺织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纺制多色纱线装置,将三个不同颜色的粗纱同时通过机台的后罗拉、中罗拉、前罗拉牵伸,再通过中空环锭包覆加捻,使得整条纱线表面含有连续性的三个颜色,且三个颜色排列顺序不变,同时分布均匀。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纺制多色纱线装置,包括前罗拉、中罗拉、后罗拉和分纱导纱器,所述前罗拉上方依次安装有中罗拉、中间分纱导纱器、后罗拉和分纱导纱器,所述中间分纱导纱器和分纱导纱器结构相同,所述分纱导纱器大体成矩形,所述分纱导纱器上面等间隔并排开有若干个凹槽,所述凹槽贯通分纱导纱器前后两面,所述中间分纱导纱器和分纱导纱器结构相同,所述中间分纱导纱器和分纱导纱器上的凹槽前后一一对应,纱线依次穿过分纱导纱器的凹槽、后罗拉、中间分纱导纱器的凹槽、中罗拉,所述纱线穿过中罗拉后在前罗拉牵伸成絮条,所述絮条经过中空环锭包覆加捻成纱线。
所述中间分纱导纱器和分纱导纱器上的凹槽最少有3个。
所述中间分纱导纱器和分纱导纱器上的凹槽为U字型。
所述凹槽的长度为20mm~25mm,宽为4mm~6mm,深度为8mm~10mm。
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纺制多色纱线装置,主要更换了一部分和增加了一部份:更换部分是在后罗拉前端的导纱器更换成本发明的分纱导纱器。粗纱色纱通过本分纱导纱器,使得不同颜色粗纱在进入后罗拉时不会无序的混合在一起,使得各个颜色的粗纱按要求排列顺序进入后罗拉;增加部分是在中罗拉和后罗拉之间增加了一套分纱导纱装置,使得从后罗拉出来的有序粗纱色纱进入中罗拉时不会无序的混合在一起,使得各个颜色的粗纱按要求排列顺序进入中罗拉牵伸。当粗纱经过前、中、后罗拉的牵伸,形成按要求排列顺序的颜色絮条,经中空环锭的包覆加捻,制成颜色层次鲜明、靓丽外观的纱线。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中空环锭包覆加捻系统基础上,将粗纱导纱系统上的导纱器更换成分纱导纱器装置,通过中后罗拉的牵伸,在中空环锭的包覆加捻时,制成表面颜色均匀层次鲜明的纱线。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中间分纱导纱器5或分纱导纱器4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如图2和3所示,一种纺制多色纱线装置,包括前罗拉1、中罗拉2、后罗拉3和分纱导纱器4,所述前罗拉1上方依次安装有中罗拉2、中间分纱导纱器5、后罗拉和分纱导纱器4,所述中间分纱导纱器5和分纱导纱器4结构相同,所述分纱导纱器4大体成矩形,所述分纱导纱器4上面等间隔并排开有若干个凹槽,所述凹槽贯通分纱导纱器4前后两面,所述中间分纱导纱器5和分纱导纱器4结构相同,所述中间分纱导纱器5和分纱导纱器4上的凹槽前后一一对应,纱线6依次穿过分纱导纱器4的凹槽、后罗拉3、中间分纱导纱器5的凹槽、中罗拉2,所述纱线6穿过中罗拉2后在前罗拉1牵伸成絮条,所述絮条经过中空环锭包覆加捻成纱线。
所述中间分纱导纱器5和分纱导纱器4上的凹槽最少有3个。
所述中间分纱导纱器5和分纱导纱器4上的凹槽为U字型。
所述凹槽的长度为20mm~25mm,宽为4mm~6mm,深度为8mm~10mm。
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纺制多色纱线装置,主要更换了一部分和增加了一部份:更换部分是在后罗拉前端的导纱器更换成本发明的分纱导纱器。粗纱色纱通过本分纱导纱器,使得不同颜色粗纱在进入后罗拉时不会无序的混合在一起,使得各个颜色的粗纱按要求排列顺序进入后罗拉;增加部分是在中罗拉和后罗拉之间增加了一套分纱导纱装置,使得从后罗拉出来的有序粗纱色纱进入中罗拉时不会无序的混合在一起,使得各个颜色的粗纱按要求排列顺序进入中罗拉牵伸。当粗纱经过前、中、后罗拉的牵伸,形成按要求排列顺序的颜色絮条,经中空环锭的包覆加捻,制成颜色层次鲜明、靓丽外观的纱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宝纺(广州)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华大学;宝纺(广州)纺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2162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