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横向轮距与离地间隙均可调的底盘及调节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740233.0 | 申请日: | 2013-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026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董立立;邱白晶;任宴宾;刘继展;张晓东;石强;邓武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G17/044 | 分类号: | B60G17/044;B60G2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汇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96 | 代理人: | 张淑贤 |
地址: | 212013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横向 轮距 间隙 均可 底盘 调节 方法 | ||
1.一种横向轮距与离地间隙均可调节的底盘,包括升降液压缸(4)、前车桥(6)、车轮(8)、前车桥减振弹簧(9)、后车桥(10)、后车桥减振弹簧钢板(11)、车架(13)、地隙调节系统、横向轮距调节系统、动力系统;前车桥(6)设有前车桥连接件(23)、前车桥横梁(25)、前车桥减振弹簧(9),前车桥(6)通过前车桥连接件(23)与车架(13)铰接,前车桥(6)与车架(13)中间安装有前车桥减振弹簧(9);后车桥(10)设有后车桥连接块(37)、后车桥横梁(25)、后车桥减振弹簧钢板(11),后车桥(10)通过后桥连接块(37)与车架(13)铰接,后车桥(10)和车架(13)中间安装有后车桥减振弹簧钢板(11);其特征在于:横向轮距调节系统包括伺服阀(17)、控制器(16)、轮距调节液压缸(26),前、后车桥横梁(25)内装有轮距调节液压缸(26)、其活塞杆(27)通过联接法兰(28)与安装在轮距调节滑块(29)上的桥轴连接件(30)固接,控制器(16)通过伺服阀(17)调节活塞杆(27)的横向位移来调节与桥轴连接件(30)连接的车轮(8)横向移动,调节底盘的横向轮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向轮距与离地间隙均可调节的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地隙调节系统包括伺服阀(17)、控制器(16)、地隙调节液压缸(31);四个地隙调节液压缸(31)一端分别连接前、后车桥竖直轴,另一端分别与前、后车桥的桥轴连接件(30)连接,控制器(16)通过伺服阀(17)来调节四个地隙调节液压缸(31)同步升降而改变底盘离地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横向轮距与离地间隙均可调节的底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平稳调控系统,平稳调控系统由陀螺仪(12)、控制器(16),伺服阀(17),四个地隙调节液压缸(31)组成,陀螺仪(12)安装于前车桥(6)和后车桥(10)上,控制器(16)根据陀螺仪(12)采集的前车桥(6)和后车桥(10)的平稳信息,通过伺服阀(17)分别作用于四个地隙调节液压缸(31)实时调节前、后车桥及底盘的平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向轮距与离地间隙均可调节的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系统包括离合器(14)、发动机(15)、泵站(20)、液压马达(36)、比例阀(35);发动机(15)与车架(13)联接;四个液压马达(36)分别与四个马达连接件(34)铰接,四个马达连接件(34)分别与前、后车桥竖直轴(33)连接,四个比例阀(35)分别连接于四个液压马达(36)。
5.根据权利要求1、2、4之一所述的横向轮距与离地间隙均可调节的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压缸可由气压缸代替。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横向轮距与离地间隙均可调节的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压缸可由气压缸代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横向轮距与离地间隙均可调节的底盘的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根据所需的底盘横向轮距要求,横向轮距调节系统通过控制器(16)对伺服阀(17)的流量进行控制,调节四个轮距调节液压缸(26)的横向位移来改变底盘横向轮距,以满足所需要求。
步骤二,根据所需的底盘离地间隙要求,地隙调节系统通过控制器(16)对伺服阀(17)的流量进行控制,调节四个地隙调节液压缸(31)同步升降而改变底盘离地间隙以满足所需要求;
步骤三,陀螺仪(12)在底盘行进过程中,对前车桥(6)、后车桥(10)、以及车架(13)的倾斜角度进行实时采集;
步骤四,控制器(16)根据陀螺仪(12)采集的前车桥(6)、后车桥(10)、以及车架(13)的倾斜角度信息,通过相关算法实时预测出四个地隙调节液压缸(31)各自所需的调节量;
步骤五,根据四个地隙调节液压缸(31)各自所需的实时调节量,伺服阀(17)通过液压流量控制作用于地隙调节液压缸(31),对前后车桥及底盘的倾斜进行调节,以满足底盘的平稳性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4023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座椅安装结构
- 下一篇:一种含咖啡炭的亲水聚酯纤维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