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柱上负荷开关的一体化出线套管在审
申请号: | 201310588729.0 | 申请日: | 2013-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588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7 |
发明(设计)人: | 尹万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扬开电力控制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33/53 | 分类号: | H01H33/53 |
代理公司: | 扬州市锦江专利事务所 32106 | 代理人: | 秦关华 |
地址: | 22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负荷 开关 一体化 出线 套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压输配系统中一种电力开关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安装在户外10 Kv SF6柱上负荷开关。
背景技术
近几年国家对农网改造力度加大,农网改造主要是改造那些线路损耗大,线路绝缘差的线路。对长距离线路进行升压改造,提高线路绝缘,提高供电的可靠性,降低线路损耗。因此户外10 kV SF6柱上负荷开关在线路中大量使用。一次导电回路在SF6柱上负荷开关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目前,一次回路主要由铝出线棒6、硅橡胶套管5、负荷套管4、刀头1等组成,如图1所示。虽然从成本上考虑有所降低,但是存在几点不足之处:
1、零部件过多,造成装配难度大。由于硅橡胶套管5和负荷套管4是两个零件,为了提高绝缘,两个零件装配时必须紧配合,安装时力度相当大;铝出线棒6和负荷套管4是螺纹连接,铝出线棒6必须用力矩扳手拧紧,由于材料是铝的,一般拧紧以后就无法拆卸;刀头部分调整时要与铝出线搭接面保持垂直,必须得用专门工装调整,操作过程繁琐。
2、由于一次回路被分成三部分,增加了两个接触面,整个回路电阻增大,达到了30μΩ以上。
3、外部出线有硅橡胶套管5和负荷套管4组成,外部绝缘靠两者之间紧配合,难免之间会有间隙,降低绝缘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柱上负荷开关的一体化出线套管,改善一次导电回路中出线性能,提高户外10kV SF6柱上负荷开关可靠性。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柱上负荷开关的一体化出线套管,包括刀头,还包括与刀头设置在同一直线上的铜棒和铜出线棒,铜棒的一端与刀头一体设置,铜棒的另一端与铜出线棒一体设置,铜出线棒与刀头垂直设置,在刀头和铜棒外设置环氧树脂套管和硫化硅橡胶套管,硫化硅橡胶套管设置在环氧树脂套管的一侧,环氧树脂套管和硫化硅橡胶套管通过整体浇注形成一体,刀头的一端伸出环氧树脂套管,在硫化硅橡胶套管外设置伞裙。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这种一体化出线套管采用整体浇注的形式,零部件总共只有一个。铜出线搭接面与刀头部分在加工时就保持了垂直,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套管装配的难度,减少了人工投入的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2、一体化出线套管中芯棒是一根整的铜棒,中间不存在接触面,也就没有接触电阻,降低了一次回路电阻。一体化出线套管的回路电阻为20μΩ左右。比原来的出线套管电阻降低了30%左右。
3、一体化出线套管是采用在环氧树脂表面直接硫化硅橡胶,两者合二为一,之间不存在间隙,从而提高绝缘效果。在SF6箱体内部一体化出线套管增加一些小伞裙,内部爬距增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1刀头,2蝶形弹簧,3盖板,4负荷套管,5硅橡胶套管,6铝出线棒,7刀头,8铜棒,9铜出线棒,10环氧树脂套管,11硫化硅橡胶套管,12伞裙。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为柱上负荷开关的一体化出线套管,包括设置在同一直线上的刀头7、铜棒8和铜出线棒9,铜棒8的一端与刀头7一体设置,铜棒8的另一端与铜出线棒9一体设置,铜出线棒9与刀头7垂直设置,在刀头7和铜棒8外设置环氧树脂套管10和硫化硅橡胶套管11,硫化硅橡胶套管11设置在环氧树脂套管10的一侧,环氧树脂套管10和硫化硅橡胶套管11通过整体浇注形成一体,刀头7的一端伸出环氧树脂套管10,在硫化硅橡胶套管11外设置伞裙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扬开电力控制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扬州扬开电力控制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8872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