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凝土用非圆形筋材无效
申请号: | 201310545272.5 | 申请日: | 2013-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905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9 |
发明(设计)人: | 于国友;苗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于国友 |
主分类号: | E04C5/00 | 分类号: | E04C5/00;E04C5/02;E04C5/0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808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 圆形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混凝土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混凝土用非圆形筋材。
背景技术
目前,筋材是指钢筋(FRP筋)混凝土用和预应力钢筋(FRP筋)混凝土用筋材,其横截面均为圆形。包括光圆筋材、带肋筋材、扭转筋材。筋材种类很多,通常按化学成分、生产工艺、轧制外形、供应形式、直径大小,以及在结构中的用途进行分类。如钢筋混凝土用筋材是指钢筋混凝土配筋用的直条或盘条状钢材,其外形分为光圆钢筋和加肋钢筋两种。钢筋在混凝土中主要承受拉应力。加肋钢筋由于肋的作用,和混凝土有较大的粘结能力,因而能更好地承受外力的作用。钢筋广泛用于各种混凝土结构、特别是建筑结构、路桥工程、铁路工程和水利工程。
传统的混凝土用筋材都是圆形的,其缺点:(1)由于是点点(线线)接触,所以圆形筋材叠加绑扎不方便,(2)圆形筋材存放占用较大空间,(3)会造成钢筋拉力的合力距离混凝土边界较远,或者造成混凝土保护层较薄,(4)筋材与混凝土间的粘结力也小。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混凝土用筋材都是圆形存在的叠加绑扎不方便、存放占用较大空间、也会造成筋材拉力的合力距离混凝土边界较远、筋材与混凝土间的粘结力偏小的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提高工作效率的混凝土用非圆形钢筋。
本发明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混凝土用非圆形筋材,用主截面为非圆形的筋材代替传统的圆形主截面筋材;该筋材在混凝土结构中具有明确的设计承载力方向和功能,该混凝土用非圆形筋材包括:正方形筋材、长方形筋材、椭圆形筋材、梯形筋材、三角形筋材,及边角圆滑筋材。本发明包括光滑筋材和主截面为非圆形的加肋筋材。
进一步,该混凝土用非圆形筋材不仅包括钢材,也包括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如FRP筋等。
本发明提供的混凝土用非圆形筋材,通过采用正方形、长方形、椭圆形、梯形、三角形,及边角圆滑后的各种形状筋材代替传统的圆形筋材,使得筋材易于绑扎、节约了占用的空间,筋材拉力的合力距离混凝土边界变近或者混凝土保护层变厚,增大了筋材与混凝土间的粘结力;为建筑的安全提供了保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混凝土用非圆形筋材的正方形截面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混凝土用非圆形筋材的长方形截面的示意图;
图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混凝土用非圆形筋材的角度圆滑后的正方形截面的示意图;
图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混凝土用非圆形筋材的角度圆滑后的长方形截面的示意图;
图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不同形状筋材绑扎时的叠加情况示意图;
图6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不同形状筋材存放示意图;
图7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同等截面面积筋材混凝土保护层情况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图4:
本发明的混凝土用非圆形筋材包括一切主截面不是圆形的筋材,包括但不限于正方形、长方形、椭圆形、梯形、三角形,及边角圆滑后的各种形状。部分形状如图1-图4所示,其中角度圆滑的目的一是减小筋材内应力集中的发生,二是减小浇注过程中骨料和砂浆在筋材周围的流动阻力。
本发明中筋材不仅包括钢材,也包括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等其它混凝土内筋材。其用途既包括工业与民用建筑,也包括路桥、铁路、水利等领域,筋材包括光滑筋材和加肋筋材(如:螺纹钢筋、人字形和月牙形加肋等)。
通过以下比较和计算对本发明的效果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5所示,圆形筋材是点点(线线)接触,所以圆形筋材叠加绑扎不方便,方形钢筋是面与面的接触,便于绑扎;
如图6所示,圆形筋材存放占用较大空间,方形筋材是面与面的接触,节约了占用的空间;
如图7所示,同等截面面积的圆形筋材直径大于方形筋材,结果会造成筋材拉力的合力距离混凝土边界较远,或者造成混凝土保护层较薄,同等截面面积的圆形筋材与混凝土接触面比方形截面小,相应的筋材与混凝土间的粘结力也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于国友,未经于国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4527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