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重复利用的草方格固沙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36623.6 | 申请日: | 2013-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413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发明(设计)人: | 李生宇;徐新文;雷加强;范敬龙;王世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E02D3/00 | 分类号: | E02D3/00 |
代理公司: | 乌鲁木齐中科新兴专利事务所 65106 | 代理人: | 张莉 |
地址: | 830011 新疆维吾尔***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重复 利用 方格 固沙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沙治沙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可重复利用的草方格固沙方法。
背景技术
荒漠化是当前全球性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它直接威胁着人类社会生产发展的基础,造成土地生产力持续下降。据统计,全球36亿公顷耕地和牧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荒漠化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420多亿美元。
国内外已形成了众多的荒漠化防治方法,按照防治原理,可以分为机械防沙、化学防沙、生物防沙,其中机械防沙具有成本低、见效快的优点。草方格沙障即属于一种机械防沙方法,是1956年由原苏联治沙专家引入我国的。多年来试验证明,它是一种适宜多种环境条件、性能优良的固沙措施,而且还能改善局地微环境,为植物生长和生态恢复创造条件。
草方格沙障采用各种植物秸秆,如麦草,稻草,玉米秆、棉秆、芦苇等扎设而成,秸秆一部分埋入土里,一部分出露地表。在微生物作用下秸秆会自然腐烂,草方格拦截的风沙物质在方格内大量堆积,这两个因素决定了草方格沙障使用时限较短(一般3-5年)。因此需要频繁更新,耗费大量人财物资源。
传统草方格布设方式是将秸秆部分竖直埋入土中,部分出露在地表。这种布设方式的草方格沙障的秸秆之间呈分散状态,要在沙埋后再提拔利用,操作难度很大。
对于降雨稀少的沙漠地区,如塔克拉玛干沙漠年降水小于50mm,导致草方格沙障快速失效的真正原因不是秸秆腐烂,而是风沙大量沉积。这些沙埋草方格沙障的生物分解程度较低,尚有利用价值,任其沙埋则造成资源浪费。但目前尚缺乏适宜利用技术。
针对以上沙埋草方格沙障无法再利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重复利用的草方格固沙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重复利用的草方格固沙方法,该方法将植物秸秆捆扎成草把,在沙面上将植物草把平铺方格状,用固定钎将植物秸秆钉入沙土中,以固定草把;待方格内积沙较多时,用耙上的钩把秸秆把提到地表,草方格沙障的防风固沙能力得到恢复。该方法用于流沙固定,可以防治绿洲城镇和工程建设的风沙危害,还可以辅助流沙地造林,提高苗木成活率,该方法可广泛用于极端干旱沙漠地区。如果秸秆经过良好的防腐处理,该方法亦可适用于其他降水较多的风沙地区。该方法解决了草方格沙障沙埋后无法再利用的难题,可以充分利用植物秸秆资源外,节约原材料预处理费,秸秆的抗腐能力增强,现场施工更加简单。该方法可广泛用于极端干旱沙漠地区风沙危害防治。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重复利用的草方格固沙方法,该方法中涉及植物秸秆、U型固定器、固定钎和耙,具体操作按下列步骤进行:
a、将固定钎(3)插入U型固定器(1)底板(4)上的孔(6)中,将捆扎丝(2)铺在U型固定器(1)的底板(4)和侧板(5)上,每隔10-20cm放置一段捆扎丝(2);
b、将植物秸秆(12)平放入侧板(5)和固定钎(3)之间的缝隙中,固定钎(3)两侧的植物秸秆(12)厚度1-5cm,高5-20cm,再逐一将捆扎丝(2)两端拧紧,形成一个整体的植物秸秆把;
c、将步骤b制作的植物秸秆把分别截成长度为1m的短把(10)和长度为2-4m的长把(11),再将截好的植物秸秆把运至防沙工程现场;
d、在沙面上画出草方格布设位置,先将长把(11)垂直于当地主导风向,再将短把(10)与长把(11)垂直,形成秸秆方格,用榔头将植物秸秆把上的固定钎(3)砸入沙土中,保持固定钎(3)高出植物秸秆把;
e、待植物秸秆方格内形成大量积沙时,手持由手柄(7)、支撑杆(8)和钩(9)组成的耙,通过钩(9)将沙埋的植物秸秆把轻轻勾出至地表,同时拔高固定钎(3),完成草方格更新维护。
所述方法中涉及的U型固定器(1)是由底板(4)和两块侧板(5)构成,在底板(4)的上每隔30-40cm有一插孔(6),U型固定器(1)宽3-10cm。
所述方法中涉及的捆扎丝(2)为直径1-2mm铁丝或抗老化的尼龙绳。
所述方法中涉及的耙中的钩由2-4个单钩组合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3662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制备磷脂酰丝氨酸的方法
- 下一篇:校车儿童报警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