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借套合多层管及管路外围对外热传的三温能体热交换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310448066.2 | 申请日: | 2013-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977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杨泰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泰和 |
主分类号: | F28D7/10 | 分类号: | F28D7/10;F28F9/26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刘付兴 |
地址: | 中国台湾彰化县***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借套合 多层 管路 外围 对外 三温能体 热交换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发明涉及一种借套合多层管及管路外围对外热传的三温能体热交换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由呈套合的多层管体所构成,借由外层管路的流体包覆于内层管路以对内层管路内的流体作热交换,以及由外层管路的流体,对接触于外层管路外围的固态或流体形态的温能体作热传导,进而构成呈三层环状的三温能体热交换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由管路外层对外作热传导的热交换装置,通常为由通过管路的流体与通过管路外层的流体,或与管路外层接触的固体或流体作均温,因此只能构成两温能体的热交换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借套合多层管及管路外围对外热传的三温能体热交换装置,其通过呈套合的多层管体构成,借由外层管路的流体包覆于内层管路以对内层管路内的流体作热交换,以及由外层管路的流体,对接触于外层管路外围的固态或流体形态的温能体作热传导,进而构成呈三层环状的三温能体热交换。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借套合多层管及管路外围对外热传的三温能体热交换装置,其主要构成为具有一路或一路以上的第一导流管体,第一导流管体由导热体构成,而由第一导流管体的管孔构成第一流路,第一流路两端分别经第一汇流室再经第一流体进出口供流体形态的第一温能体进入及流出,以及在第一导流管体外部套设一路或一路以上管体内径大于第一导流管体外径构成第二导流管体构成两层管体结构,第二导流管体由导热体构成,而由第二导流管体较大的内径与第一导流管体外径的管径差供构成环形断面的第二流路,第二流路两端分别经第二汇流室再经第二流体进出口供呈流体形态的第二温能体进入及流出,其中构成第二导流管体的外层为供接触于气态或液态的流体、或由固态温能体所构成的第三温能体进而构成呈三层环状的三温能体热交换装置,以供由第二温能体与第一温能体及与第三温能体三者之间作温能热传的热交换。
进一步包括第一导流管体,由导热体构成,第一流路经第一汇流室与至少一第一导流管体的第一流路串联,再由串联后的第一流路两端分别通往第一流体进出口,用以供流体形态的第一温能体进入及流出,以及在第一导流管体外部套设管体内径大于第一导流管体外径的第二导流管体构成两层管体结构,第二导流管体由导热体构成,而由第二导流管体较大的内径与第一导流管体外径的管径差供构成环形断面的第二流路,第二流路经第二汇流室与至少一第二导流管体的第二流路串联,再由串联后的第二流路两端分别通往第二流体进出口,用以供呈流体形态的第二温能体进入及流出,其中构成第二导流管体的外层为供接触于气态或液态的流体、或由固态温能体所构成的第三温能体进而构成呈三层环状的三温能体热交换装置,以供由第二温能体与第一温能体及与第三温能体三者之间作温能热传的热交换。
所述第一导流管体、第二导流管体可为圆型或方型或椭圆型或其他几何形状的管体所构成。
所述第一导流管体、第二导流管体为相同形状或不同形状的管体所构成。
所述第一温能体、第二温能体为相同或不同的流体所构成。
所述流体包括由气体或液体或气态转液态或液态转气态的流体所构成。
所述第三温能体含由流体或固体所构成。
所述第三温能体为由流体构成时,可进一步加设流体泵以泵动第三温能体增进热交换效果。
所述第一导流管体中所供流通的第一温能体及第二导流管体中所供流通的第二温能体的流向为相同或相反。
所述套合多层管包括由两层或两层以上的导热体构成,并形成相对数目的导流管体,以供在各管体中供通过相同或不同的流体,其呈套合相邻管层间不同流体管路的流体流向为相同或相反。
所述第二导流管体之间进一步设置导热翼片。
进一步为将第一导流管体外部与第二导流管体内部之间制成具有螺旋导流片的结构,及/或第一导流管体的内部,制成具有螺旋导流片的结构以增加热传效果。
所述第一导流管体外部与第二导流管体内部之间制成具有呈同螺旋流向螺旋导流片的结构,及/或第一导流管体的内部,制成具有呈同螺旋流向螺旋导流片的结构。
所述第一导流管体外部与第二导流管体内部之间制成具有呈不同螺旋流向螺旋导流片的结构,及/或第一导流管体的内部,制成具有呈不同螺旋流向螺旋导流片的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泰和,未经杨泰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4806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