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压振荡器无效
申请号: | 201310442059.1 | 申请日: | 2013-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907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王钊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B5/04 | 分类号: | H03B5/04 |
代理公司: | 无锡互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6 | 代理人: | 戴薇 |
地址: | 214028 江苏省无锡市新***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压 振荡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振荡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简化型低压振荡器。
【背景技术】
振荡器(oscillator)是一种能量转换装置,其可以将直流电能转换为具有一定频率的交流电能,是电子电路中用来产生重复电子讯号(比如,正弦波、锯齿波或方波等)的电子元件。在现有技术中,振荡器被广泛应用于DC-DC开关电源,锂电池保护电路、锂电池充电电路、复位器等系统中。
请参考图1所示,其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振荡器的电路示意图。随着输入电源电压VDD的降低,该振荡器由于输入电压限制而停止工作。由于该振荡器需要的最低工作电压为Max{VGSN1+VGSN2+VDSP1,VGSN1+VDSN2+VGSP2}。其中,VGSN1为NMOS(N-Channel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晶体管MN1的栅源电压,在一般5V的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工艺中,一般大于0.7V;VGSN2为NMOS晶体管MN2的栅源电压,考虑到衬偏效应(BodyEffect),一般大于0.8V;VDSP1为PMOS(P-Channel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晶体管MP1的漏源电压,一般大于0.1V;VDSN2为NMOS晶体管MN2的漏源电压,一般大于0.1V;VGSP2为PMOS晶体管MP2的栅源电压,一般大于0.8V。所以,该振荡器的最低工作电压将大于1.6V。如果能进一步降低振荡器的最低工作电压,显然是非常有利的。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来克服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压振荡器,其具有较低的最低工作电压,且电路结构简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低压振荡器,其包括:参考电压产生电路,其包括依次串联的第一电流源、电阻和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一电流源提供第一电流使得所述第一电流流过所述电阻和第一晶体管,以在第一电流源和电阻之间的节点产生参考电压;依次串联的第二电流源、第二晶体管和电容,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一电流源和电阻之间的节点相连,所述第二晶体管和第二电流源之间的节点输出控制信号,所述第二电流源提供第二电流使得在第二晶体管导通时所述第二电流经由所述第二晶体管给所述电容充电以得到充电电压;放电控制电路,其基于所述控制信号对电容进行放电控制。
进一步的,当所述参考电压和所述充电电压之间的差值大于所述第二晶体管的阈值电压时,第二晶体管和第二电流源之间的节点输出有效的控制信号;当所述参考电压和所述充电电压之间的差值小于所述第二晶体管的阈值电压时,第二晶体管和第二电流源之间的节点输出无效的控制信号,所述放电控制电路在所述控制信号有效时对所述电容进行放电,在所述控制信号无效时禁止对电容进行放电。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晶体管和所述第二晶体管为NMOS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漏极接所述电阻,其栅极和漏极相连,其源极接地;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源极与所述电容的一端相连,漏极与所述第二电流源相连,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晶体管和所述第二晶体管为PMOS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漏极接所述电阻,其栅极和漏极相连,其源极接电源;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源极与所述电容的一端相连,漏极与所述第二电流源相连,电容的另一端接电源。
进一步的,所述放电控制电路包括第三晶体管或者第三三极管,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栅极为所述放电控制电路的控制信号接收端,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分别于所述电容的两端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晶体管的衬底与其源极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和第二晶体管的阈值电压相同,且两个晶体管的沟道的宽度和长度也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低压振荡器还包括延时电路,所述延时电路位于第二晶体管和第二电流源之间的节点与所述放电控制电路的控制信号接收端之间,所述延时电路将所述控制信号延时输出给所述放电控制电路。
更进一步的,所述延时电路包括互相串联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反相器,所述反相器的个数为偶数个。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晶体管和电容之间的节点与所述振荡器的输出端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无锡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4205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稻草覆盖免耕马铃薯栽培方法
- 下一篇:一种永固红2BP微胶囊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