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将紫云英运用于一季稻免耕直播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35496.0 | 申请日: | 2013-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610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谢坚;聂军;廖育林;鲁艳红;杨曾平;周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16/00 | 分类号: | A01G16/00;A01G1/00;A01C21/00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 43114 | 代理人: | 颜勇 |
地址: | 410125***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紫云英 运用于 一季稻免耕 直播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紫云英运用于一季稻免耕直播的方法。
背景技术
紫云英是南方稻田的主要绿肥作物,在南方稻田有长期的栽培历史,对我国南方稻田土壤质量的提高和地力的提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紫云英留种方法,收割的方法一般采用人工方法刈倒紫云英,脱粒后的秸秆焚烧或移走,这种方法不仅没有真正达到种植绿肥养地的效果,而且极大的浪费了资源,污染了环境。而留种后的稻田由于紫云英的残茬,翻耕难度加大。
近年来一季稻种植面积迅速增加,随着超级水稻的培育成功,以一季水稻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耕作模式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一季水稻常规的水稻栽培模式为育秧—翻耕大田—平田施肥—水稻移栽等过程,期间每个步骤均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水稻直播是不进行育秧,直接将稻种播种与大田的水稻栽培模式。水稻直播这种模式省时省工,在我国南方已有大面积的应用,对现在农村劳动力缺乏的形式有较大缓解,在现今农村劳动力日益缺乏的背景下,水稻直播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但直播水稻播种方法的缺点也很明显:根系浅、易倒伏、大田杂草多等,这些缺点极大的限制了直播水稻的推广,找到适应南方稻田一季稻直播的新方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开创性的提出将紫云英秸秆就地还田技术和紫云英秸秆还田条件下一季稻免耕直播技术进行组合,实现高效利用紫云英资源、提高水稻产量、减轻农民劳动强度、增加农民种植紫云英和水稻的经济效益的目的将紫云英运用于一季稻免耕直播的方法。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将紫云英运用于一季稻免耕直播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紫云英机械收割:
当全稻田75%紫云英的荚果完全变黑时,将田间水排干至适宜收割机操作,采用全喂入式收割机采收紫云英种子;
b、田间准备:
首先向堆积的紫云英秸秆播撒秸秆腐杆剂每亩1~3kg,保持2~5天后将堆积的紫云英秸秆均匀在田间分散开,然后向田间灌水,使得水高于田面1~2cm;
c、留种紫云英稻田一季稻直播:
保持水高于田面1~2厘米2~3天后播种催芽稻种,播种后保持田面有水且田间水面低于0.5cm,在稻种长根后放水落干,当80%水稻长到两叶一心时灌浅水,施基肥;
d、田间管理:
水稻植株长到三叶一心时,喷施多效唑80~120g/亩,同时每亩施用尿素6~10kg做追肥,在播种后30~40天,喷施二甲四氯60~100g/亩。
所述步骤b中,在向堆积的紫云英秸秆播撒秸秆腐熟剂后同时洒每亩1~3kg的清水湿润秸秆。
所述步骤b中,秸秆腐熟剂播撒的量为2~3公斤/亩。
所述步骤b中,在向田间灌水之前清通田里沟管。
所述步骤b中,在向田间灌水之前,在杂草较多的田块,用除草剂除草两次,两次除草期间田间灌水,水面高于田面0.5~1.0cm,待杂草枯黄后,再向田间灌水。
所述步骤c中,施基肥具体为每亩施用尿素10~15kg,过磷酸钙20~30kg,氯化钾6~12kg。
所述步骤d后,如果次年仍然作为紫云英留种田,需补紫云英种籽1kg/亩左右。
所述步骤d后,每隔3~4年需深耕一次,翻耕深度20~30cm,翻耕期选在水稻收获以后,撒播紫云英种子以前,或者收割紫云英以后。
采用上述方法,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克服了紫云英留种稻田收种后紫云英秸秆的浪费问题。解决了传统方法留种方法对紫云英秸秆的浪费,创新性的采用收割机采收紫云英,结合大田水肥管理合理利用紫云英秸秆中的肥力。
2、本方法创新性的提出留种紫云英稻田免耕直播技术。通过有机-无机肥料、多效唑和水稻脱根剂的综合运用,合理的解决了一季稻直播条件下水稻出苗不匀等问题,为水稻紫云英留种稻田直播提供技术支持。
3、本发明独特的运用有机肥料对土壤的疏松能力,以及化肥的合理分配,不仅解决了免耕条件下一季稻生产中化肥施用方法的问题,也稳定和提高了稻田土壤肥力状况。
4、本发明将紫云英秸秆高效利用技术和一季稻免耕直播技术组合成一套高效技术模式。从而兼顾了紫云英留种和紫云英作绿肥的作用,既缓解紫云英种子短缺又充分利用了紫云英绿肥资源,并在种植留种紫云英稻田实现了一季稻的轻简化栽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未经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3549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