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常温低C/N污水同时脱氮除COD工艺的快速启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32894.7 | 申请日: | 2013-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827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李冬;吴青;梁瑜海;杨卓;张肖静;苏庆岭;张翠丹;张玉龙;周元正;门绚;杨胤;何永平;范丹;曾辉平;张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刘萍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常温 污水 同时 cod 工艺 快速 启动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城市生活污水处理与再生领域。具体涉及专用于常温、中氨氮水平下的生物膜法同时脱氮除COD(SNAD)工艺的快速启动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水平的增长,人类活动的加剧,水体污染越来越严重,其中氮素污染是一项主要的危害,对自然环境及人类的健康影响极大。目前,针对于氮素的去除,城市污水处理厂多采用基于传统硝化反硝化原理的脱氮工艺,如A2/O、氧化沟等。这些工艺虽然对于氮素有一定的去除效果,但是在过程中需要外加大量有机碳源,消耗大量的碱度和能源,且基建投资及运营成本较高。
因此,近几年来,研究者不断地寻找新型的脱氮工艺,以期克服传统脱氮工艺的缺点,达到高效节能的目的。基于厌氧氨氧化原理的CANON(completely autotrophic nitrogen removal over nitrite)工艺早在上世纪90年代由Siegrist等人在高氨氮负荷且氧浓度有限的废水处理系统中发现。但大多研究只是追求创造理想准佳条件,而忽略了现实中只含有NH4+-N而不含有COD的污水并不常见。随着CANON工艺中COD的普遍引入产生了SNAD工艺。SNAD(simultaneous partial nitrification,anammox and denitrification)工艺中起主导作用的菌包含好氧氨氧化菌(AOB)与厌氧氨氧化菌(Anammox)及反硝化菌。三者在同一个反应器中,AOB位于填料或污泥絮体的外层,在好氧的条件下,以NH4+-N为电子供体,O2为电子受体,将氨氮氧化为亚硝酸盐氮,Anammox菌则位于填料或污泥絮体的内层,在厌氧的情况下利用NO2-将剩余的NH4+-N转化为N2,并产生少量NO3-,然后再利用反硝化细菌从COD中获得电子供体将COD氧化的同时将NO3-和少部分NO2-还原成氮气,这在理论上能够突破CANON工艺的89%总氮去除率极限,对于实现更高的污水处理排放指标意义重大。
SNAD工艺基于CANON工艺原理,可节约大量的曝气以及需要相对很少的有机碳源,既能解决传统脱氮工艺需大量有机碳源、曝气量高的难题,也能突破CANON工艺的89%氮素去除率极限,实现更高的污水处理排放指标,是高效节能脱氮工艺的理想选择。然而目前,SNAD工艺仍处于试验研究阶段,且起初构建CANON工艺时多采用高温高氨氮的人工配水或者消化污泥脱水液、垃圾渗滤液等工业废水进行。众多研究者的研究结论表明,CANON反应器内稳定的厌氧氨氧化反应是工艺启动成功乃至稳定运行的重要保证,然而厌氧氨氧化菌较长的生长周期,和较低的生长速率(μ=0.0027h-1,倍增时间为10.6d)限制了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和发展。
因此,针对城市生活污水温度低、有机碳源低的特点,如何在常温低C/N条件下,通过控制反应器启动过程中的运行条件,从而快速富集厌氧氨氧化菌是缩短SNAD启动时间的关键点。对于SNAD工艺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常温低C/N水质条件下,实现同时最大限度脱氮除COD,缩短厌氧氨氧化菌的富集时间,快速启动SNAD工艺的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快速启动SNAD工艺的方法,是在常温条件下,以模拟实际生活污水低C/N的配水为进水,以上向流的生物滤池为试验装置如图1所示,内部装填火山岩活性生物陶粒滤料,采用上向流的进水方式,底部设有曝气装置,由转子流量计控制。试验中主要通过调节试验装置的水力停留时间和曝气量,来实现SNAD工艺的启动。
1)首先接种污泥于反应器内:反应器所接种的污泥为接种成熟CANON污泥,接种污泥浓度为4-5g/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3289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由模仁带动滑块动作的模具结构
- 下一篇:一种分体式热嘴衬套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