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有断绳保护装置的电梯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05937.2 | 申请日: | 2013-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966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8 |
发明(设计)人: | 费传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费传华 |
主分类号: | B66B5/28 | 分类号: | B66B5/28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蚌埠博源专利商标事务所 34113 | 代理人: | 杨晋弘 |
地址: | 233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保护装置 电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具体的讲是带有断绳保护装置的电梯。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中国城巿化进程的加快,城巿里的高楼大厦里的电梯也越来越多,这样电梯安全问题就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电桥轿厢在作垂直起落运行时,它是靠绳索牵引的。尚若轿厢运行至空中时绳索全部折断,将可能会造成设备损坏、货毀人亡的严重后果,因此.电梯上都应设置断绳保护装置。目前的电梯使用的保护装置主要是在电梯通道的底部设置缓冲装置,当电梯坠落时,通过圈簧或液压油缸的反作用力起到缓冲作用。这种电梯对于坠落的电梯有缓冲作用,可是在轿厢下落时只有快到坑底时才起作用,由于下落时的加速度很大,所以下落时的冲击力很大,所以这种保护作用非常有限,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电梯坠落造成的危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只要牵引绳折断,就能马上制停电梯轿厢的断绳保护装置,以克服已有枝术的不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带有断绳保护装置的电梯,它包括:井道里的轿厢,吊缆,其特征在于:
井道内轿厢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对导槽柱,每侧的两个导槽柱之间沿上下设有一组缓冲轴,缓冲轴的两端分别与相应的导槽柱的导槽配合,每个导槽柱导槽里沿上下设有一组支撑座、缓冲弹簧,支撑座固定在导槽柱的导槽内,其中部设有向下的通孔,缓冲弹簧的下端与支撑座配合,上端与缓冲轴配合;
轿厢的上面两侧还分别设有铰接座,每个铰接座铰接一个带有挂钩的拉杆,它们的上方设有横杆,每个拉杆带有挂钩的一端通过连接件分别与横杆的一端连接,横杆的中部与吊缆连接,轿厢上面的中部设有弹簧座,弹簧座上设有弹簧,弹簧的两端分别与两侧的拉杆配合连接。
所述的缓冲弹簧内设有导杆,其上端与缓冲轴连接,下端与支撑座的通孔间隙配合。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合理,安全可靠,解决了现有电梯坠落给用户造成的安全隐患,提高了电梯运行的可靠性,保障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为了更加详细的说明本发明,下列附图提供了一个最佳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正常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非正常状态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带有断绳保护装置的电梯,它包括:井道里的轿厢1,吊缆8,其特征在于:井道内轿厢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对导槽柱2,每侧的两个导槽柱之间沿上下设有一组缓冲轴10,缓冲轴的两端分别与相应的导槽柱的导槽配合,每个导槽柱的导槽内沿上下还设有一组支撑座12、缓冲弹簧11,支撑座固定在导槽柱的导槽内,其中部设有向下的通孔,缓冲弹簧的上端与缓冲轴配合,下端与支撑座配合,缓冲轴两端的下方设有导杆13,导杆穿过缓冲弹簧,下端与支撑座上的圆孔间隙配合;轿厢的上面两侧还分别设有铰接座3,每个铰接座铰接一个带有挂钩的拉杆5,它们的上方设有横杆7,每个拉杆带有挂钩的一端通过连接件6分别与横杆的一端连接,横杆的中部与吊缆8连接,轿厢上面的中部设有弹簧座4,弹簧座上设有弹簧9,弹簧的两端分别与两侧的拉杆配合连接。
由图1所示,吊缆通过横杆提起轿厢时,轿厢的重量使横杆两端的连接件向里拉动拉杆,拉杆以下端的铰接中心转动,上端向内移动,弹簧座里的弹簧被压缩,上端的挂钩与缓冲轴分离,电梯正常上下运行,如图2所示,电梯运行中,一旦钢丝绳拉断引起轿厢坠落时,拉杆的上端在弹簧的作用下迅速向外移动,拉杆上的挂钩就近挂在缓冲轴上,缓冲轴沿导槽柱的导槽下移,缓冲轴与支撑座之间的缓冲弹簧被压缩,支撑座通过缓冲弹簧、缓冲轴将坠落的轿厢托住,缓冲弹簧对坠落的轿厢起到缓冲的作用,导杆在支撑座的通孔内随缓冲轴下移并保证缓冲弹簧被压缩时横向变形。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合理,安全可靠,解决了现有电梯坠落给用户造成的安全隐患,提高了电梯的运行效率,保障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费传华,未经费传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0593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