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横轴式水力自控多向间歇灌溉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04562.8 | 申请日: | 2013-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444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王春堂;张立军;秦淑静;马长健;王俊岩;刘洁茹;王世龑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25/02 | 分类号: | A01G25/02;A01G25/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1018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横轴 水力 自控 多向 间歇 灌溉 装置 | ||
(一)所属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横轴式水力自控多向间歇灌溉装置。
(二)背景技术
管道输水灌溉技术在我国广大灌区已得到大力发展,但田间的灌溉技术还很缺乏;同时,间歇灌溉技术已有多年的发展历史,是一种非常适合我国广大灌区现状的地面节水灌溉技术。为了较准确地控制各间歇灌溉参数,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提高灌水质量,实现自动间歇灌溉,降低劳动强度,研制了横轴式水力自控多向间歇灌溉装置。本装置可使用在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系统中,将给水栓和该装置相连,即可实现自动灌溉,既不需要其它外动力,也没有对水质的限制,能方便地进行各间歇灌溉的技术参数调节,使用方便、灵活,节水、省工、省力、节能。
(三)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横轴式水力自控多向间歇灌溉装置;无需外力,即可实现田间自动间歇灌溉。
一种横轴式水力自控多向间歇灌溉装置,由计时水箱、分水水箱及设在分水水箱内的传动轮系等组成;所述的传动轮系由传动轮系轴、弹簧、主动轮、从动轮、转向轮构成;传动轮系轴依次穿过弹簧、主动轮、从动轮和转向轮安装在分水水箱内部。
所述的分水水箱、计时水箱连接成一个整体,中间用隔板隔开,构成两个独立工作的水箱;虹吸管固定在计时水箱的底板上;计时水箱供水管固定在计时水箱的上部,用于向计时水箱供水;计时水箱供水管另一端通过三通与总供水管相连;浮球阀固定在分水水箱上部;转向轴固定在计时水箱和分水水箱中间隔板上部的箱壁上;右转向轴轴承8和左转向轴轴承8′紧邻并排分别固定在转向轴上;动力浮球固定轴固定在计时水箱上部的箱壁上,动力浮球固定轴上设有动力浮球固定轴轴承;动力浮球拉绳绕过动力浮球固定轴轴承以及右转向轴轴承将动力浮球和主动轮相连;复位浮球固定轴固定在计时水箱下部靠近底板的箱壁上,复位浮球固定轴上设有复位浮球固定轴轴承;复位浮球拉绳绕过复位浮球固定轴轴承和左转向轴轴承将复位浮球和主动轮相连;安装时,动力浮球、动力浮球拉绳以及复位浮球、复位浮球拉绳和主动轮尽量在一个竖直平面内,同时,动力浮球固定轴与复位浮球固定轴的安装位置以保证动力浮球和复位浮球可自由上下移动并且不相互影响碰撞即可;上放水孔、左放水孔、右放水孔之间呈120°夹角分布在分水水箱箱壁上的同一个同心圆上,传动轮系轴的一轴端固定在此同心圆圆心位置的分水箱箱壁上;传动轮系轴另一轴端垂直固定在另一侧分水箱箱壁上;弹簧固定销固定传动轮系轴的靠近轴端的位置上,用于固定弹簧;转向轮刚性连接固定在传动轮系轴与分水水箱箱壁的连接处;转向轮可紧贴着分水水箱的箱壁上转动,但不产生漏水;转向轮上设置有一个转向轮放水孔,转向轮放水孔与上放水孔、左放水孔、右放水孔三个放水孔等径布置,即转向轮放水孔与上放水孔、左放水孔、右放水孔的直径相等,且转向轮放水孔可分别与上放水孔、左放水孔、右放水孔完全吻合对正;从动轮刚性连接固定在传动轮系轴上;所述的弹簧一端固定在弹簧固定销上,另一端与主动轮相接触,用于以适当的压力将主动轮顶压在从动轮上;主动轮可在传动轮系轴上转动;主动轮楔形挡块(共有三块)固定在主动轮轮盘上,并且在主动轮上呈120°分布;从动轮楔形挡块(亦有三块,并与主动轮的三块楔形挡块对应)固定在从动轮轮盘上,亦在从动轮上呈120°分布,主动轮楔形挡块和从动轮楔形挡块可以互相咬合,依靠两楔形挡块之间的相互咬合,当主动轮转动时,从动轮也跟着主动轮转动,从而通过传动轮系轴带动转向轮转动,使转向轮放水孔每转动120°夹角,会和相应的上放水孔、左放水孔或右放水孔其中的一个对正,可以通过对正的两孔向外放水,而其它两放水孔被转向轮封堵,不能放水。三个放水孔分别与用管道与所灌溉的农田相通,实现了三个放水孔轮流放水要求。如此,周而复始地工作,即实现各放水孔之间轮换供水,再将各放水孔中水流引向田间,即可实现了间歇灌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农业大学,未经山东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0456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