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茶小绿叶蝉的监测饲养管及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02495.6 | 申请日: | 2013-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446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施龙清;尤民生;韩玉娟;曾兆华;林美强;陈李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农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002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绿叶 监测 饲养 使用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昆虫的生物防治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昆虫室内饲养方法。
背景技术
茶小绿叶蝉属半翅目头喙亚目叶蝉总科,是我国茶园最主要的害虫之一。这类害虫的若虫和成虫均以刺吸式口器刺吸茶树嫩茎部和叶片叶脉等部位的汁液,导致茶树生理失调,茶叶叶质变脆,严重影响茶叶的品质;雌虫则将卵产于嫩茎韧皮部内,阻碍茶树的生长。在福建,每年五、六月和九、十月为小绿叶蝉发生高峰期,如无防治措施,可导致茶树顶部嫩梢全部枯死。
小绿叶蝉卵长约为0.7mm,成虫体长在2到3mm之间,个体微小,且当小绿叶蝉生长到三龄后移动迅速,并具有弹跳的能力。小绿叶蝉体壁薄,施加少许外力便可导致其死亡,因此从野外捕捉完整活体进行观察有一定难度。目前,室内饲养小绿叶蝉多用离体茶树茶枝或者茶芽进行饲养。如从茶园剪取含嫩梢的茶枝带回室内插入水中,将小绿叶蝉放于茶枝上供其取食;或将虫放入装有新鲜茶芽或嫩叶片的指形管中进行饲养。前者对茶枝的消耗量大,且用水维持的茶枝提供的营养有限,导致饲养出的小绿叶蝉偏小;后者需频繁更换指形管及管内茶芽或嫩叶片,工作量大,且更换过程中小绿叶蝉容易逃走或死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小绿叶蝉的监测饲养管及使用方法,其目的在于:提供给茶小绿叶蝉更好的营养,减少饲养时的工作量,更真实更方便的观察茶小绿叶蝉生长发育及行为习惯,并可使其成活率大大提高,限制小绿叶蝉的活动范围有利于盆栽茶树的长期存活和和持续提供茶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茶小绿叶蝉的监测饲养管,其特征在于:管主体为一段两端开口的透明圆形玻璃管,玻璃管长7 cm,直径1.5cm,顶端作为通风口,用100目纱网封口,底端不作处理。
一种用于茶小绿叶蝉监测饲养管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待饲养的茶小绿叶蝉引入监测饲养管内,然后迅速套于盆栽茶树的一个茶芽上,监测饲养管底部用干燥棉花塞紧并固定在茶芽柄端硬枝上。
其中,所述的茶树选取两年以上、茶芽生长快、芽数多的品种进行盆栽,通过适时施肥和修剪使茶树快速生长;当盆栽茶树开始大量抽芽,茶芽达到1.5-3cm时即可。
用本方法饲养的小绿叶蝉可以是各个龄期的若虫,也可以是雌雄成虫,一般每笼放入的虫量不超过五头。
当监测饲养管内茶芽长叶占据饲养管太多空间或茶芽受害严重时,则将茶枝从玻璃管内缓慢抽出,让在芽上取食的小绿叶蝉有时间离开茶芽,然后选取另一健康茶芽,继续饲养。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 所用监测饲养管主体为圆形透明玻璃管,可进行全方位观察,十分方便;
(2) 采用活体植物饲养,便于观察的同时,也更好地保证了小绿叶蝉生长所需的营养;
(3) 管内的茶芽可以长时间存活并生长,省去了频繁更换食物的工作量;
(4) 由于是管内饲养,限制了小绿叶蝉的危害范围,减轻了盆栽茶树的受害程度。
附图说明
图1为监测饲养管的构造图:1-纱网,2-圆形透明玻璃管,3-茶芽,4-小绿叶蝉,5-茶枝,6-棉花。
图2为监测饲养管的实物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不仅限于此。
实施例1
20个长7cm,直径1.5cm的两端开口的圆形透明玻璃管2(图1),一端用100目纱网1(图1)封口,制成20个监测饲养管。
选取初孵一龄小绿叶蝉若虫20头,放于监测饲养管中,每个监测饲养管放置一头。选取含茶芽较多的盆栽福云六号茶树放玻璃温室内,挑选1.5cm左右的茶芽3(图1),剪去周围多余的茶枝和叶片形成图1所绘形状。然后将含有若虫的监测饲养管快速罩住茶芽,底部用棉花6(图1)固定于茶枝5(图1)上。玻璃温室内温度保持在26-28℃,相对湿度60%-80%,自然光周期。
结果显示,90%以上小绿叶蝉可以在监测饲养管内生存并羽化,从一龄到羽化平均需10天时间,此期间不需更换茶芽,监测饲养管内的茶芽在饲养期间仍能继续生长。
实施例2
用实施例1中介绍的监测饲养管套在盆栽水仙茶树的3cm左右茶芽上饲养小绿叶蝉成虫,每管饲养一到两头。饲养过程在玻璃温室进行,温度26-28℃,相对湿度60%-80%,自然光周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农林大学,未经福建农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0249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聚丙烯酸/13X分子筛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对辊式椰壳破碎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