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负载纳米载药胶囊的海藻纤维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84080.0 | 申请日: | 2013-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369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姚菊明;许国凯;刘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D01F9/04 | 分类号: | D01F9/04;D01F1/10;A61L15/28;A61L15/44;A61K45/00;A61K9/51;A61K47/36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林怀禹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负载 纳米 胶囊 海藻 纤维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功能性纤维的制备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负载纳米载药胶囊的海藻纤维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海藻纤维是以海洋棕色藻类植物中提取得到的海藻酸钠为原料,以含有二价金属阳离子(镁离子除外,一般为钙离子)的溶液为凝固浴,经过湿法纺丝技术加工而成的一种再生纤维。海藻纤维具有高吸湿成胶性、整体易去除性、高透氧性、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吸收性等优异特性。此外,海藻纤维与伤口渗出液或渗血接触后,能与渗液发生Na+/Ca2+离子交换,释放Ca2+,加速凝血过程,同时在创口表面形成一层稳定的网状凝胶,为伤口营造一个利于组织生长的微环境(微酸、无氧或低氧、适度湿润),进而促进伤口愈合。并且创面形成的水凝胶体能有效保护神经末稍,避免外界刺激,减少伤口疼痛和伤疤的形成。因此,海藻纤维在医疗行业作为医用敷料、纱布、绷带、药贴、药垫等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材料学与药剂学的飞速发展,纺织技术在药剂学的应用正向纵深方向不断发展,载药纤维应运而生,成为一种新型的中间药物剂型。目前,载药纤维的制备方法主要有纤维后整理方法和共混纺丝方法。后整理法虽然在制备载药纤维及其织物方面简单易行,但缓控释效果差。当前许多研究多采用共混湿法纺丝技术制备载药纤维,但同时也存在诸如药物极易流失导致纤维有效药物负载量较低,且所添加药物的种类受限于纺丝液的性质和纺丝条件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负载纳米载药胶囊的海藻纤维的制备方法,在海藻纤维原有优异性能的基础上,赋予其新的功能活性,并解决现有载药纤维的药物有效负载量低、药物性质单一等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的步骤如下:
本发明以海藻酸钠为基质制备纳米载药胶囊,并将其添加至海藻酸钠纺丝液中,通过湿法纺丝制备负载载药纳米胶囊的海藻纤维;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海藻酸钙纳米载药胶囊的制备:将海藻酸钠加入到去离子水中,50 ℃水浴条件下搅拌溶解,得到质量百分比为1.33%海藻酸钠溶液;先后将0.02 mol/L的Ca(OH)2溶液和0.03 mol/L的NaHCO3溶液逐滴滴加至海藻酸钠溶液中,50 ℃恒温搅拌1 h;最后添加不同种类药物,恒温搅拌2 h后,将混合液置于冰水浴中24 h,并在12000 rpm下离心水洗三次后收集,冷冻干燥,即得到海藻酸钙纳米载药胶囊;其中海藻酸钠:Ca(OH)2:NaHCO3:药物的质量比为250:7.4:12.6:1;
(2)混合纺丝液的制备:将海藻酸钠加入到去离子水中,常温搅拌,直至完全溶解,获得质量百分比为2~4 %的海藻酸钠溶液;在海藻酸钠溶液中加入步骤(1)所得纳米载药胶囊,搅拌均匀,脱泡,制成混合纺丝液;其中,海藻酸钠与纳米载药胶囊的质量比为100:1~15;
(3)负载纳米载药胶囊的海藻纤维的制备:采用湿法纺丝技术制备负载纳米载药胶囊的海藻纤维,经凝固浴后的海藻纤维经拉伸卷绕后,自然晾干;其中凝固浴为质量百分比为0.5~4.5 %的氯化钙水溶液,凝固浴温度为20~60 ℃。
所述海藻酸钙纳米载药胶囊呈核-壳结构,其粒径范围为50-150 nm。
所述的海藻酸钙纳米载药胶囊中药物负载量为10-70%。
所述的不同种类药物为治疗皮肤创伤,或者多肽蛋白质类促表皮细胞生长因子,或者可透皮给药的生物活性成分。
所述的治疗皮肤创伤的抗菌消炎类药物为盐酸万古霉素、盐酸四环素、布洛芬或者阿司匹林中的一种或任意两种或三种混合物。
所述的可透皮给药的生物活性成分为肿瘤术后局部化疗用的盐酸阿霉素或者紫杉醇。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理工大学,未经浙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8408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