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极网开腰形孔的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77575.0 | 申请日: | 2013-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326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刘勇;张廷位;张泽立;章翼;杜群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老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L2/14 | 分类号: | A61L2/14;A61L2/20;A61L101/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1730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极 网开腰形孔 过氧化氢 低温 等离子体 灭菌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灭菌设备,尤其涉及一种采用过氧化氢对医疗器械进行消毒灭菌的低温灭菌设备,属于医疗器械消毒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医学领域,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尤为重要,当今最具优势且最普及的医疗器械消毒灭菌方式为过氧化氢消毒灭菌,为提高灭菌效果、缩短灭菌时间、降低灭菌成本,通常都需要采用加热或电离的方式将过氧化氢液体进行汽化或等离子化后,再对医疗器械进行消毒灭菌。电离的原理是由于腔体和电极网都带电,且腔体带正电,电极网带负电,腔体和电极网之间放电并产生能量,腔体和电极网之间的过氧化氢气体被放电产生的能量击活成等离子体,电极网上均匀分布有许多小孔,使腔体内整个空间的过氧化氢气体能无障碍穿过,使得整个空间内的过氧化氢气体都被腔体和电极网之间放电产生的能量击活成等离子体,对放置在置物栏中的医疗器械进行灭菌。
但由于目前电极网上的开孔多数是圆孔或方孔,且孔距太密,存在以下不足:如果是方孔,如中国专利200920031191.2所公开的一种灭菌器,由于电极网上开的方孔有尖角,容易产生尖端放电,导致打火,所以在对医疗器械进行灭菌的过程中,有对医疗器械产生烧烛的现象;如果电极网是开圆孔,圆形处容易产生电流漩涡,且由于放电部位是实体部位而非通孔部位,圆孔之间的实体部位大小不均,导致放电有强有弱,且实体面积大的部位的电荷会拉扯面积小的部位的电荷,进一步导致放电不均,导致打火,从而对灭菌的医疗器械造成烧烛。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特提出一种电极网开腰形孔的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包括腔体、控制系统、压力探头、真空泵、电极网,电极网与腔体之间绝缘连接,腔体带正电,电极网带负电,电极网上开设多个腰形通孔,腰形孔两端是圆孤形。这种改进能对器械进行充分灭菌的同时保护好医疗器械不被烧烛。
本发明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极网开腰形孔的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包括腔体、控制系统、压力探头、真空泵、电极网,腔体带正电,电极网带负电,电极网上开设多个腰形通孔,腰形孔两端是圆孤形。
腰形孔的两端圆孤间由直线过渡。
腰形孔的两端圆孤半径为7.5毫米,两端圆孤的中心距是15毫米。
电极网上腰形孔均匀分布,孔间横向中心距离是14毫米,纵向中心距离是44毫米。
电极网与腔体之间绝缘连接,且电极网与腔体之间的距离是10至30毫米。
电极网采用铝合金材料制成。
电极网材料厚度是2毫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中的一种电极网开腰形孔的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其电极网采用2毫米厚的铝合金板材制作,其有益效果是铝合金导电性高,质量轻;电极网上均匀开设多个腰形通孔,腰形孔两端是圆孤形,两端圆孤之间由直线过度,其有益效果是:避免因尖角产生尖端放电,同时避免因圆形产生电流漩涡,从而杜绝电荷集中造成打火现象,避免对器械产生烧烛。
电极网与腔体之间绝缘连接,且电极网与腔体之间的距离是10至30毫米,腰形孔的两端圆孤半径为7.5毫米,中间直线过渡,两端圆孤的中心距是15毫米,且孔与孔之间横向中心距离是14毫米,纵向中心距离是44毫米,其有益效果是:经过多次试验,在这个状态下,电极网与腔体之间放电效果最好,且腔体整个空间内的过氧化氢气体流通效果也最好,所以放电产生的能量对过氧化氢气体进行的电离效果最好,从而对器械达到充分灭菌。
且此时孔与孔之间横向及纵向的实体面积大体相等,且改进后的电极网实体面积相比现有技术状态下更大,这种改进的有益效果是:放电更均匀,不会产生电荷吸引,也不容易因电流不均使电极网面板发生变形或者被击穿,从而避免产生打火现象,更好的保护被灭菌的器械不被烧烛。
附图说明:
附图1:本发明基本结构示意图
附图2:本发明方形电极网示意图
附图3:本发明圆形电极网示意图
图示中1为腔体,2为控制系统,3为压力探头,4为真空泵,5为电极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老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成都老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7757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发电机外壳钻孔攻牙一体机
- 下一篇:基于热图时序特征的红外无损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