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从含溴料液或废水中提取/富集溴素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69523.9 | 申请日: | 2013-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079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秦英杰;张艳萍;刘立强;崔东胜;张昆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洁海瑞泉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7/09 | 分类号: | C01B7/09 |
代理公司: | 北京志霖恒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35 | 代理人: | 余青 |
地址: | 100873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溴料液 水中 提取 富集 方法 | ||
1.一种从含溴料液或废水中提取/富集溴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料液或废水的酸化或酸化氧化:将含溴料液或废水的pH值调至为3~4,同时使得经过酸化后的料液或废水中的溴以溴素的形式存在;
2)气态膜分离过程提溴:经过酸化或酸化氧化后形成的含溴料液或废水,进入气态膜组件进行提溴处理,得到含溴化物的富集液;
3)后处理:对所述含溴化物的富集液进行后处理,蒸馏得到单质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取/富集溴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含溴料液或废水中含有溴离子时,在将其pH值调至为3~4之后,通入氯气,使溴离子氧化为溴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取/富集溴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态膜组件包括疏水性中空纤维微孔膜及膜壳,含溴料液或废水与吸收液分别流动于所述中空纤维微孔膜两侧,吸收液连续吸收从含溴料液或废水中通过所述中空纤维微孔膜挥发扩散过来的溴素分子,形成含溴化物的富集液。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提取/富集溴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膜壳的横截面为圆形、椭圆形或者长方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提取/富集溴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纤维微孔膜的膜材料是聚四氟乙烯,或者是经过表面改性后具有超疏水、耐氧化、耐酸碱、抗老化的聚四氟乙烯,或者是其它比聚四氟乙烯具有更优良抗氧化超疏水性能的高分子化合物或者混合物,优选聚四氟乙烯。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提取/富集溴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纤维微孔膜的膜内径为100~2000μm,壁厚为30~1000μm,微孔膜的孔隙率为20~85%,微孔直径为0.01~4.0μm。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提取/富集溴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态膜组件为单膜组件时,膜丝为散装或经过编织的,膜组件为简单装填或者壳程加挡板或中心管再分布器的。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提取/富集溴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态膜组件为双膜组件时,含溴料液或废水和吸收液分别流经双膜组件的两个管程。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提取/富集溴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溴料液与吸收液的流动方向相同、相反或呈错流形式。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提取/富集溴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亚硝酸钠溶液、亚硫酸钠溶液、亚硫酸氢钠溶液、亚硫酸镁溶液、亚硫酸氢镁溶液、亚硫酸溶液、甲酸钠溶液、草酸钠溶液、草酸溶液、乙醛酸溶液、甲醛溶液、聚甲醛溶液或尿素溶液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氢氧化钠溶液。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提取/富集溴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液含有碱性物质时,吸收液的初始pH值大于8,优选大于10;在利用所述气态膜组件提溴过程中,向吸收液中补加碱性物质,使得吸收完成液的终了pH值大于6,优选大于8。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提取/富集溴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液中含有还原性物质时,吸收液中还原性物质的初始浓度是把同样体积的含溴料液或废水中的溴素完全还原成溴离子所需要的还原性物质浓度的5倍以上,优选10倍以上;在利用所述气态膜组件提溴过程中,向吸收液中补加还原性物质,使得吸收完成液中的剩余还原性物质的浓度值处于把同样体积的含溴料液或废水中的溴素完全还原成溴离子所需要的还原性物质浓度的2倍与5倍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提取/富集溴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液中各种溶质的总质量百分比浓度为含溴料液或废水中总盐浓度的0.2–2倍。
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取/富集溴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氯气分两次或多次加入含溴离子的料液或废水中,直至加入氯气的累计摩尔数等于或略大于原料液或废水中的溴离子摩尔数的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洁海瑞泉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未经洁海瑞泉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69523.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叶轮及通风机
- 下一篇:仿人机器人脸型变换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