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水透气面料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66759.7 | 申请日: | 2013-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695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蒋建业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铁牛衬衫厂 |
主分类号: | D06M15/53 | 分类号: | D06M15/53;D06M13/224;D06M15/643;D06M13/5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37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水 透气 面料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水透气面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衣物的功能性要求越来越高,尤其对内衣的选择不仅注重柔软舒适,更注重健康、保健功能。
防水透气面料,是指一面具有防水性,另一面具有亲水性的面料,如此基于虹吸效应,能将织物内层的汗液迅速吸到外层排出,使内层保持干净清爽,有效提高排湿性能,降低汗液与皮肤接触的机会;而该织物的防水面又具有良好的防水和易去污性能,即在防水、防油和防污方面具有较佳的特性。
目前,上述类型织物的制造工艺一般是通过两层或者多层的复合技术,由于这种组合需要使用到两层以上的纺织品,故会使其重量增加,透气性受到限制而导致穿着舒适性的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水透气面料的制备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防水透气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对织物的一面进行圆网印花防水整理步骤,将疏水剂施加到织物的一面,所述疏水剂由如下组分组成:聚醚酯弹性体80-100g/kg、硬脂酸异丙烯醇酯20-30g/kg、二甲基含氢聚硅氧烷5-10g/kg、铝锆酸酯偶联剂1-3g/kg;然后再对织物的另一面进行浸轧法亲水整理步骤。
所述聚醚酯弹性体包含聚乙二醇残基、亚烷基二醇残基、和二羧酸残基,其中聚乙二醇残基占5-25wt%。
所述聚醚酯弹性体中的亚烷基二醇残基中包含乙二醇残基、丁二醇残基。
所述圆网印花防水整理步骤的烘干温度110-120℃,焙烘温度130-170℃。
所述织物没有严格限定,优选涤纶织物或涤棉混纺织物。
所述浸轧法亲水整理步骤中亲水剂加入量为20-40g/L,轧液率70%-80%,烘干温度80-90℃,焙烘温度120-130℃。
本发明采用圆网印花工艺,将疏水剂施加到织物的一面,再通过浸轧工艺,将亲水剂施加到织物的另一面,因此使得织物的一面具有防水性能,另一面具有亲水性能,能将防水面和亲水面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避免采用双层或多层结构,而采用圆网印花技术和浸轧工艺对织物进行整理,不仅对织物重量影响小,而且还能改善织物的柔韧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给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1
防水透气面料的制备:
对棉织物的一面进行圆网印花防水整理步骤,将疏水剂施加到织物的一面,所述疏水剂为聚醚酯弹性体80g/kg、硬脂酸异丙烯醇酯30k/kg、二甲基含氢聚硅氧烷10g/kg、铝锆酸酯偶联剂1g/kg;然后再对织物的另一面进行浸轧法亲水整理步骤。
所述圆网印花防水整理步骤的烘干温度120℃,30分钟,焙烘温度170℃,30分钟。
所述浸轧法亲水整理步骤中亲水剂加入量为20g/L,轧液率70%,烘干温度90℃,30分钟,焙烘温度130℃,30分钟。
实施例2
防水透气面料的制备:
对织物的一面进行圆网印花防水整理步骤,将疏水剂施加到织物的一面,所述疏水剂为聚醚酯弹性体100g/kg、硬脂酸异丙烯醇酯20k/kg、二甲基含氢聚硅氧烷5g/kg、铝锆酸酯偶联剂3g/kg;然后再对织物的另一面进行浸轧法亲水整理步骤。
所述圆网印花防水整理步骤的烘干温度110℃,30分钟,焙烘温度130℃,30分钟。
所述浸轧法亲水整理步骤中亲水剂加入量为40g/L,轧液率80%,烘干温度80℃,30分钟,焙烘温度120℃,30分钟。
本发明采用圆网印花工艺,将疏水剂施加到织物的一面,再通过浸轧工艺,将亲水剂施加到织物的另一面,因此使得织物的一面具有防水性能,另一面具有亲水性能,能将防水面和亲水面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避免采用双层或多层结构,而采用圆网印花技术和浸轧工艺对织物进行整理,不仅对织物重量影响小,而且还能改善织物的柔韧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铁牛衬衫厂,未经昆山铁牛衬衫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6675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