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强涌潮地区围垦抛筑丁坝施工工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66708.4 | 申请日: | 2013-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727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2 |
发明(设计)人: | 王伟锋;方华美;徐斌;狄建刚;顾林锋;刘学应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江南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3/06 | 分类号: | E02B3/06;E02D1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韩洪 |
地址: | 311243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涌潮 地区 围垦 丁坝 施工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抛石丁坝施工工法。
背景技术
随着《浙江省滩涂围垦管理条例》、《浙江省滩涂围垦总体规划》等一系列条例法规的颁布实施,滩涂围垦已被列入浙江省规定的行政许可项目,浙江省滩涂围垦逐步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的道路。萧山治江围涂工程处于钱塘江涌潮最强的区域,河床较低、紧临深江,需要在强涌潮顶冲地段进行深水促淤,客观上存在着抛坝难、保坝难、保障难、合龙难等诸多实际困难。目前工法不论大潮汛还是小潮汛都采取进占法卸料抛石,造成石块被潮水大量冲失和堤身进度缓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强涌潮地区围垦抛筑丁坝施工工法,结合大小潮汛的特点抛筑丁坝,采取船抛护底等工艺、工法,减少丁坝抛筑断面方量,大大节省了成本。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强涌潮地区围垦抛筑丁坝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施工准备:
根据施工组织设计中的施工人员、施工机械设备、抛坝石料、运输车辆、驳船及物资材料等进行组织调遣,搭建临时设施,做好前期施工准备工作,安装变压器,安装好低压端计量装置,并在业主的配合下,做好施工的手续,确保按计划顺利开工;
(b)石料开采:
进行施工准备工作的同时,及时进行石料开采,石料场要能保证石料供应, 由料场负责开采装车,运输车辆由项目部统一调度,石料场配备专业人员进行车辆指挥调度,并安排质量员对开采的块石质量进行抽查检验,对于重量在1T以上的块石用装载机装运到指定场地即临时码头堆放,以备船抛时集中装运;
(c)测量放样:
先对业主提供的坐标点、基准线和水准点及资料数据进行复测、确认,并将复测、确认意见报监理审核;无误后在现场选择通视条件好,不易遭受施工干扰碰撞的地方,设立施工测量控制网点,符合精度要求后,用砼包桩加固定位,并引桩做好保护,然后将控制测量计算成果及绘图资料一并报监理审核批准,并定期进行复测,根据已测定的施工测量控制网,按照抛石丁坝设计图纸和实际地形,实地引测上述抛石坝轴线,丁坝轴线位置选点可定在现有堤塘外江侧平台砼面上,然后根据丁坝提供的坐标逐段引测向江中延伸的轴线,江中轴线标点并引测控制高程,每条丁坝轴线应设立固定轴线桩三个,并经业主、设计、监理共同验收认可;
(d)自卸汽车及驳船就位;
(e)船抛护底:
抛筑丁坝前首先进行船抛护底,选用备料的1T以上的块石在临时码头用挖掘机装料上船,运行至坝轴线需护底位置,打开底舱直接下料抛石,达到护底的目的;
(f)小潮汛推进:
按测量放样标桩及设计丁坝断面,以进占法卸料抛石,推土机推平压实,用1T以上的块石抛填丁坝断面两侧,用块石混合料抛填丁坝断面中间,为了坝上运输车辆交汇安全,抛坝长度在100~200m之间在丁坝受冲的一侧增设避车道一处,道宽5m,长度20m,在船抛护底的基础上,利用小潮汛潮水相对较小和潮水位较低,水流缓慢、冲刷小的时机加大抛坝施工力度,先抛低坝,按面宽8M用混合石料加速推进延伸;
(g)大潮汛加宽加高:
在利用小潮汛丁坝推进延伸的前提下,在大潮汛来临之前做好坝坡及坝头 用大块石抛石保护,利用备料场的大块石用20T双桥自卸车进行抛填,在大潮汛高潮位期间,对丁坝设计断面进行加宽加高抛石填筑,直至断面成型,高坝断面填筑完成后,坝面采用混合料填筑坝面,路面用反铲挖掘机进行坝坡整坡,使丁坝断面符合设计要求;
(h)船抛丁坝两侧护坡及延伸护底:
在大潮汛高潮水位期间,对丁坝设计断面用车抛进行加宽加高抛石填筑的同时,进行船抛丁坝断面两侧边坡护坡,要求抛石宽度控制在10米以上,防止潮水冲刷坝坡脚造成基础失稳,同时进行丁坝延伸护底,超前护底100-200米。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江南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江南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6670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立式两级板壳式换热器
- 下一篇:一种超高温气体冷却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