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古传统通体无接缝绞胎瓷及其制作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66034.8 | 申请日: | 2013-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353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王水林;赵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焦作市宋代绞胎绞釉瓷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4B33/24 | 分类号: | C04B33/24;C04B33/13;C04B33/34 |
代理公司: | 北京鑫浩联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0 | 代理人: | 吕爱萍 |
地址: | 4540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古 传统 通体 接缝 绞胎瓷 及其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陶瓷制品,尤其涉及一种器形大、通体无接缝的复古传统通体无接缝绞胎瓷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绞胎陶瓷亦称 “搅胎瓷”、 “透花瓷”。绞胎是唐代陶瓷业中的一个新工艺,唐代以前尚未出现,靖康之变后失传。所谓绞胎,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颜色的瓷土揉和在一起,然后相绞拉坯,制作成形,浇一层透明釉,烧制而成。由于绞胎瓷不同于其他注浆或拉坯瓷,它是由成千上万个软湿泥片编结,扭绞,捏合而成型,调泥时配方的细微差别极易导致在烧制过程中不同颜色的泥层之间或泥片之间开裂;在制作工艺方面,现有的制作工艺是将泥片放置到特定形状的器型内,按压修整后再与相配套的模具进行合模构封,通常是上下扣接或左右扣接,使得胎体都留有接合的痕迹,另外,业内有“自古绞胎无大器”的说法,器型高度超过18cm即为大器,器型越大,制作难度越大,不容易成型,烧制时易开裂,因此,绞胎古瓷或今人仿制绞胎瓷均难见大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制作仿古绞胎瓷的过程中由于配方及制作工艺存在缺陷而导致胎体有接缝、不易成型、烧制时易开裂、无法制作出较大器型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所用原料配方组份配比及加工工艺合理,能制作出器型较大、烧制时不易开裂、通体无接缝绞胎瓷的复古传统通体无接缝绞胎瓷及其制作方法。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复古传统通体无接缝绞胎瓷,由白色泥料和一种彩色泥料制成泥片,再将泥片捏合后烧制而成,所述的白色泥料主要由下述重量百分数的原料制备而成:磁矸10%~15%、粘土25%~30%、高岭土45%~60%、石英砂5%~10%;所述的彩色泥料主要由白色泥料中的所有组份与耐高温有色颜料按10比1~1.2的重量比混合制成。
所述的石英砂的粒度为200目。
一种复古传统通体无接缝绞胎瓷的制作方法,包括配料、调泥、捏片、制坯、修坯、素烧、施釉、二次烧制等工序,制作方法如下:
步骤1)、将按照所占重量百分数为磁矸10%~15%、粘土25%~30%、高岭土45%~60%、石英砂5%~10%充分混合,加水调制打浆,得到白色泥料;取重量百分数为磁矸10%~15%、粘土25%~30%、高岭土45%~60%、石英砂5%~10%充分混合,根据样式图纸,按混合物与耐高温有色颜料10比1~1.2的重量比在混合物中加入不同的耐高温有色颜料,加水调制打浆,制作成带有不同颜色的泥料,放置备用;
步骤2)、将步骤1)中得到的泥料揉练、擀压,排出泥料中的空气后,将不同颜色的泥料分别切割成大小一致的泥饼,根据要加工的花纹颜色,将不同颜色的泥饼叠放在一起,每叠放一层均用手拍打上层泥饼,挤出泥饼间的空气,使泥饼贴合紧密;
步骤3)、将步骤2)中得到的叠放后的多层泥饼切成宽度均匀的泥条,再将泥条切成长度均匀的泥段,将泥段能显示泥层的侧面朝上放置,根据样式图纸所显示的花纹及图案大小,手工将泥段挤压、扭转,得到带有花纹的泥片;
步骤4)、按样式图纸做出胎内扩张支撑架,在支撑架底部扣合瓶底泥片,将步骤3)中得到的带有花纹泥片首先与瓶底泥片捏合,然后按照图纸显示的花纹从底往上,将带有花纹的泥片一片一片捏合在一起,直至瓶口收口,将胎内扩张支撑架收缩后从瓶口取出,则坯体制作完成;
步骤5)、将步骤4)中制得的坯体放置在室温26℃~30℃环境中静置120小时,直至坯体充分干燥,然后使用120目砂纸及刮刀进行修坯,修坯时需将坯体外表层和内表层均修去0.8-1.0mm,直至坯体内外表面光洁,形体连贯,曲线流畅;
步骤6)、将修整后的坯体放置窑内进行素烧,素烧后再次打磨,然后洗坯,待坯体干燥后施釉;
步骤7)、将施釉后的坯体放入窑中进行二次烧制,制得成品。
步骤4)中所述的胎内扩张支撑架为薄竹片制成,在捏合带有花纹的泥片时,需将泥片贴合在胎内扩张支撑架上。
步骤6)中素烧时,按照以下温度梯度进行烧制:窑内温度为200℃,烧制时间为3小时;窑内温度为600℃,烧制时间为3.5小时;窑内温度为1000℃,烧制时间为2小时。
步骤7)中二次烧制温度设定为1180-1260℃,烧制时间为6-10小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焦作市宋代绞胎绞釉瓷研究所,未经焦作市宋代绞胎绞釉瓷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6603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废旧橡胶再生利用设备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起重小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