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高强度辐射板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63949.3 | 申请日: | 2013-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888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13 |
发明(设计)人: | 孙永强;张爱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永强;张爱萍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108 上海市闵***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强度 辐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制冷或制热的高效高强度辐射板。
背景技术
现代社会生活,人们越来越离不开空调,传统空调在带给人们适宜温度的同时,也带来一些如:能耗高、室内空气差、噪音大、吹风大 、风管占用空间大等问题,于是暖通领域的专家们又将目光转移到了辐射空调系统;辐射空调系统具有运行能耗少、室内空气品质高、可以做到恒温恒湿、送风量很小、占用室内空间小等等优点。
辐射空调系统采用温度湿度独立控制系统,依靠辐射板调节室内温度,依靠新风系统调节室内空气品质;辐射板的制冷制热量可以通过控制系统进行调整。
现有辐射板基本概括为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由塑料或铜制成的毛细管网直接铺设在建筑地板或天花顶板上,利用楼板做辐射换热体,这种类型的优点是造价低,缺点是毛细管容易堵塞、破裂、焊接处易漏水、空调输送能耗高、换热效率低、安装复杂、维修难度高、制冷制热能力低;第二种类型,由塑料或铜制成的毛细管网安装在单块装饰板上,与装饰板形成一个辐射换热体,通过装饰板的安装将辐射制冷制热组件安装到建筑中,这种类型的优点是造价相对较低、安装方便、维修方便,但缺点是毛细管容易堵塞、破裂、焊接处易漏水、空调输送能耗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的辐射板管路容易堵塞、破裂、焊接处易漏水、空调输送能耗高、应用领域窄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新的高效高强度辐射板,不仅传热效率高、产品安全可靠,而且大幅降低系统能耗,并且可广泛应用于建筑吊顶、建筑墙板以及其他领域。
本发明采用具有较高传热性能的导热管、导热板或导热基座、板1,可以将热量或冷量快速传递到室内,提高了产品的制冷制热效率,节省能耗;采用非毛细管的较粗管径的导热管,减少了系统的输送能耗,进一步降低能耗;另外导热板或导热基座的使用又大幅提高了板1的强度和抗冲击能力,这样可适当减少板1的厚度,并且使得板1可以被应用到更多场所或领域。保温材料的使用,阻挡辐射板向外部空间的热量传递,使得大部分热量集中送入到室内空间,提高室内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高效高强度辐射板10的截面示意图
图2 带有导热基座8的高效高强度辐射板10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的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结合附图详细阐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内容。应当理解本发明包括但不限于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下述的实施方式仅仅作为本发明的范例说明。
如图1所示,高效高强度辐射板10,其包括:板1、导热材料2、导热管3、粘结材料5、保温材料6、无纺布7,其特征在所述的辐射板10的导热管3通过粘结材料5被固定在导热材料2和无纺布7上,而无纺布7黏贴在板1上,保温材料6覆盖在导热材料2上,板1制作成一种吊顶板;每块板1上的导热管3通过进出水连接管连接到其他的辐射板10的进出水导热管的上或连接到空调系统的进回水管路上。
导热材料2优选由薄铝片制成,并且将根据需要选择在铝片上穿孔或不穿孔,可以选择不同的孔形、孔径、穿孔率、孔的排列形式;导热材料2被制作成带有U型凹槽的波浪板,导热管3镶嵌在导热材料2的U型槽内,这样增加了导热材料2与导热管3的接触面积,提高换热效率。
导热管3优选用铜管,采用连续蛇形弯管加工工艺制成;铜管具有抗腐蚀、不易结垢、易弯曲成型、导热性能好、承压能力强等特点,当然导热管也可以选用塑料管等其他管材;无焊接的连续蛇形弯管工艺避免了焊接点位的承压能力低及虚焊造成液体泄漏的问题;导热管3的管与管之间的间距可以调整。
导热材料2通过粘结材料5紧密贴附在板1上,以此增加辐射板10的换热效率,粘结材料要具有耐高温、耐老化、粘结强度高、使用寿命长等特性。
如图2所示,高效高强度辐射板10将导热材料2换成导热基座8,导热基座8带有Ω形的导热槽,导热管3镶嵌在组件8的导热槽内。热量由导热管3传递给导热基座8,再由导热基座8传递到板1上,保温材料6覆盖在导热管的上方,阻止向上部空间传递热量;板1优选为穿孔板,在板1和粘贴材料5之间黏贴有吸音作用的无纺布7,可以降低室内噪音;导热基座8优选采用铝材制成,其导热槽也可设计成U形等其他形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永强;张爱萍,未经孙永强;张爱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6394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雨淋式锥形冲天炉
- 下一篇:信息显示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