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包括软骨下支撑结构的凸状关节骨表面骨折的稳定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62204.5 | 申请日: | 2005-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227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J·L·奥尔贝;J·E·卡斯塔内达;C·卡瓦拉兹 | 申请(专利权)人: | 拜欧米特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80 | 分类号: | A61B17/8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田军锋;吴焕芳 |
地址: | 直布罗陀*** | 国省代码: | 直布罗陀;GI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包括 软骨 支撑 结构 关节 表面 骨折 稳定 系统 | ||
本申请是申请人“拜欧米特公司”于2005年1月21日提交的、申请号为2005800087184、名称为“用于包括软骨下支撑结构的凸状关节骨表面骨折的稳定系统”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如下临时美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2004年1月23递交的60/538,589、2004年2月20递交的60/546,127、2004年8月2递交的60/598/110、2005年1月7递交的(代理人档案号HAN-034P)。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外科装置。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骨折固定系统,其包括整形板和用于将该板固定于骨头和腱上的相关紧固件。
背景技术
肱骨近端包括肱骨的上部分,即人体上臂,一般称之为肩部区域。肱骨近端骨折一般由外伤所致,如在体育运动中发生的意外,并且会随着年龄的增长由于骨质疏松而更易于发生。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通过将骨折点暴露并将骨头裂缝复位然后将板或其它装置置于骨头上将裂缝固定使其在复位位置愈合来进行。将裂缝复位包括将骨头的断裂部分校正并定位在其原来的位置或类似的稳定位置。将裂缝固定包括将板置于断裂部分上并且用接骨螺钉固定在断裂的骨头与邻近的未断裂骨头上。
常规的固定板在用于肱骨近端时存在几个缺点。一般来讲,它们的外形并不是十分符合人体解剖学,并且在设于必须提供结构性刚性以稳定肱骨裂缝的尺寸时不易由外科医生来定形。此外,这样的固定板要求大型的接骨螺钉,而这种接骨螺钉并不能够在底层骨质疏松的骨头上提供支点。
特别地,与肱骨近端轮廓相符的两种板是宾夕法尼亚Paoli市的Synthes公司生产的锁定肱骨近端板(LPHP)和PHILOS。这些板包括容纳几个固定角固件的近头部分,这些固定角固件伸入肱骨的圆头,该肱骨垂直于关节面且可与该板进行螺纹连接。特别地,在骨质疏松的骨头中,固件往往将骨头刺穿并进入肱骨的头部与肩关节窝之间的关节空隙,这样就会导致极大的疼痛和可能会更大的外科伤害。这种伤害可能阻碍、延长或者阻止肱骨骨折的正常愈合,而且会导致患者更大的痛苦和后外伤关节炎的产生。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适合于肱骨的肱骨骨折固定系统。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肱骨骨折固定系统,这种系统提供一种支持肱骨近端骨折的稳定框架。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肱骨骨折固定系统,在这种系统中,穿过板延伸的固件并不会穿破关节表面。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肱骨骨折固定系统,这种系统有利于固件与肱骨的头部对准。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肱骨骨折固定系统,这种系统在将固件正确地植入肱骨的头时给外科医生提供一种触觉。
这些目的将在下面进行详细描述,根据这些目的,提供一种肱骨骨折固定系统,该系统包括多个皮质骨螺钉和多个用于将板连接到肱骨并将骨折处稳定的柱。优选该系统还包括K线和缝合材料,这些K线和缝合材料将在下面进行描述。
该板设有多个柱孔。每个柱孔设有一个柱,柱延伸并穿过板的头部部分,该板的头部部分一般垂直于肩部的关节表面。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方面,柱可设有支撑装置,该支撑装置用于支撑关节表面的软骨下骨。在设有这种支撑装置时,该柱包括头部,优选该头部可以以相对于柱孔的特别旋转方向固定,以使该支撑装置总是以特别方向定向,且优选相对于该板和解剖学与前后面对准。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方面,该头部部分包括多个对准孔,这些对准孔以大小排列并按照特别的方向紧密地容纳单独的K线。在连接到板的头部部分时,穿过这些对准孔的轴的方向和其后插入穿过这些对准孔的K线的方向紧密地符合由这些柱所限定的空间。
在骨折复位之后且在为柱钻孔之前,外科医生穿过板头部部分上的对准孔钻K线,以将板头部的方向临时固定在肱骨的头部。一旦将对准如此固定,对骨折进行检查,如进行透视检查,以确定骨折是否以正确的方式复位且K线是否相对于解剖学正确地对准。在透视检查中所观察到的K线表明柱是否将会相对于骨折和关节表面正确地定向。如果布置正确,那么,在给柱钻孔时K线就会将板的位置保持在骨折的上方。如果布置并不理想,那么,可将K线拆除,且外科医生还有机会将K线重新定位和、或重新定向并可再次钻孔。由于每条K线的直径相对较小,所以骨头不会由于钻孔过程而受到很大的损坏,而且外科医生也并不受最初的定位和、或定向的约束。板一旦与K线正确地定位,那么就可将板、柱和支撑装置(如果设有支撑装置的话)植入,且可将K线拆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拜欧米特公司,未经拜欧米特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6220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