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手提式防盗提包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55311.5 | 申请日: | 2013-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454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徐浩钟;余虹仪;徐毓艺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毓艺 |
主分类号: | A45C3/00 | 分类号: | A45C3/00;A45C13/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900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提式 防盗 提包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提式防盗提包。
背景技术
现在使用的手提包的带基本上都是采用布料、皮料、皮革做成的,很容易被小偷用锋利的小刀划断。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带不容易被锋利的刀子划断的、能够防盗、报警的手提包的制造和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述的手提式防盗提包主要包括包身和包盖、手提带、报警系统;报警系统包括电源、报警器和电路;包身上包盖,包身和包盖用拉链合拢,手提带固定在包身正反两面的上部;电源和报警器安装在包身里面的一个角落;在包身和包盖用拉链合拢的地方可以有锁扣,也可以没有锁扣。
进一步,所述的手提带的内层是软金属带、外层是面料,在外层面料的外面有金属装饰线,内层的软金属带与金属装饰线之间用面料绝缘。
再进一步,所述的电源的一个极性连接报警器后再连接手提带的内层的软金属带,电源的另一个极性连接金属装饰线;或者电源的一个极性连接内层的软金属带,电源的另一个极性连接报警器后再连接金属装饰线。
再进一步,当有锋利的金属划破手提带的外层的面料时,锋利的金属形成导体而接通软金属带和金属装饰线之间的电路,电流便从锋利的金属通过而贯穿软金属带和金属装饰线,接通报警器的电源而报警。
再进一步,所述的报警器可以是声响喇叭,也可以是间歇放电继电器和高压变压器的组合,还可以是声响喇叭与间歇放电继电器和高压变压器的共同组合。
再进一步,所述的软金属带是软金属线或金属线编成的软带。所述的面料是不导电的绝缘体。
再进一步,所述的金属装饰线可以是能够导电的纵横交错的金属线,也可以是能够导电的金属线网。
为了使节省内部空间,本发明所述的手提式防盗提包的电源是电池,电池安装在报警器里面。
为了能够起到报警作用,本发明所述的手提式防盗提包的手提带的面料被锋利的金属划破后,报警器就会发出声音示警或报警,或者电击警示小偷,或者在电击小偷的同时发出示警或报警声。
本发明手提式防盗提包的结构简单、便于制造;采用手提式防盗提包后,包的带被划破后能够自动报警,有效地保护了包和包内财物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手提式防盗提包的包身的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手提式防盗提包主要包括包身和包盖、手提带、报警系统;报警系统包括电源、报警器和电路;包身上包盖,包身和包盖用拉链合拢,手提带固定在包身正反两面的上部;电源和报警器安装在包身里面的一个角落;在包身和包盖用拉链合拢的地方可以有锁扣,也可以没有锁扣。
进一步,所述的手提带的内层2是软金属带、外层1是面料,在外层1面料的外面有金属装饰线,内层2的软金属带与金属装饰线之间用面料1绝缘。
再进一步,所述的电源的一个极性连接报警器后再连接手提带内层2的软金属带,电源的另一个极性连接金属装饰线;或者电源的一个极性连接内层2的软金属带,电源的另一个极性连接报警器后再连接金属装饰线。
再进一步,当有锋利的金属划破手提带的外层1的面料时,锋利的金属形成导体而接通软金属带和金属装饰线之间的电路,电流便从锋利的金属通过而贯穿软金属带和金属装饰线,接通报警器的电源而报警。
再进一步,所述的报警器可以是声响喇叭,也可以是间歇放电继电器和高压变压器的组合,还可以是声响喇叭与间歇放电继电器和高压变压器的共同组合。
再进一步,所述的软金属带是软金属线或金属线编成的软带。所述的面料是不导电的绝缘体。
再进一步,所述的金属装饰线可以是能够导电的纵横交错的金属线,也可以是能够导电的金属线网。
为了使节省内部空间,电源是电池,电池安装在报警器里面。
为了能够起到报警作用,手提带的外层1在被锋利的金属划破后,报警器就会发出声音示警或报警,或者电击警示小偷,或者在电击小偷的同时发出示警或报警声。
本发明手提式防盗提包提在手上,遇到劫匪想劫取手提包而用锋利的金属片或小刀划破手提带的外层1的面料时,金属片或小刀就接通了报警器的电源,报警器就发出示警声或报警声,或者电击小偷,或者电击小偷的同时又发出示警声或报警声;由于内层2是金属带不容易遭到破坏,加上劫匪遭到报警或打击,使劫匪就不敢继续作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毓艺,未经徐毓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5531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