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CPK的防伪电子标签生成和验证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310339921.6 | 申请日: | 2013-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467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1 |
发明(设计)人: | 李维刚;孙海龙;冯艳楠;陈海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全联斯泰克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30/00 | 分类号: | G06Q30/00;H04L9/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恒律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9 | 代理人: | 章社杲;孙征 |
地址: | 101399 北京市顺义***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cpk 防伪 电子标签 生成 验证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防伪标签的生成及验证技术,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基于CPK(Combined Public Key,组合公钥)的防伪电子标签生成和验证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假冒伪劣商品不仅严重影响着国家的经济发展,还危及着企业和消费者的切身利益,为保护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和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国家和企业每年都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用于防伪打假。
目前,防伪领域兴起了利用电子技术防伪的潮流,尤其是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无线射频识别,又称电子标签)技术的运用,生产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公交一卡通、门禁卡、第二代身份证等都采用了RFID技术。RFID技术的核心是一枚具有高安全性的集成电路芯片,RFID芯片出厂时,由于厂家固化在芯片中的UID(unique identifier,唯一标识符)具有唯一性,无法修改,更无法仿造,从而解决了防伪标签防复制的难题,并满足溯源管理的需求。
然而,RFID技术虽然解决了标签的物理防伪造问题,但是其并未从实质上解决标签内数据的防伪问题。为此,有部分公司引入了数字签名技术,即使用厂商的数字证书对RFID芯片内的数据进行数字签名,以保证防伪信息不被非法篡改,但却又带来了新的问题:1)验证防伪信息时,需要联网获取厂商的数字证书,背离随时随地鉴别真伪的便捷性要求;2)如果使用专用的验证软件,则不能达到通用性的要求,增加了鉴别真伪的难度;3)RFID芯片内有限的存储空间无法存储较长的签名信息。
针对相关技术中不能随时随地、简单易行的验证防伪信息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不能随时随地、简单易行的验证防伪信息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CPK的防伪电子标签生成和验证方法及装置,能够简化防伪信息的验证过程,降低验证防伪信息的难度,借助于内置有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的移动设备(例如,手机等)即可对防伪信息进行本地验证,解决了现有相关技术中不能随时随地、简单易行的验证防伪信息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CPK的防伪电子标签生成方法。
该生成方法包括:
对预先配置的电子标签RFID进行分析,确定RFID的唯一标识UID;
将确定出的UID与RFID的载体的参数信息进行组合,生成防伪信息;
根据预先配置的私钥对防伪信息进行签名,生成防伪信息签名;
将防伪信息签名与参数信息写入至RFID中,生成防伪电子标签。
其中,参数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载体的名称、载体的规则型号、载体的对应编号、载体的生产日期、载体的有效期。
此外,该生成方法还包括:预先配置私钥,其中,私钥为载体的对应机构的私钥,并且,在预先配置私钥时,可根据密钥管理系统依据私钥矩阵和组合公钥算法,将载体的对应机构的名称作为标识生成与载体的对应机构对应的私钥。
另外,该生成方法还包括:将防伪电子标签与载体进行绑定,促使防伪电子标签与载体不可分离。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CPK防伪电子标签的验证方法。
该验证方法包括:
根据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NFC,读取防伪电子标签中存储的唯一标识UID、防伪信息签名以及电子标签RFID的载体的参数信息;
对读取出的防伪信息签名进行分析,得到公钥;
根据公钥、UID、RFID的载体的参数信息对防伪信息签名进行验证。
其中,参数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载体的名称、载体的规则型号、载体的对应编号、载体的生产日期、载体的有效期。
其中,在对读取出的防伪信息签名进行分析,得到公钥时,可对读取出的防伪信息签名进行分析,确定出防伪信息签名中包含的载体的对应机构的名称;并根据载体的对应机构的名称、以及与密钥管理系统中对应的公钥矩阵和组合公钥算法,得到公钥。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CPK防伪电子标签的生成装置。
该生成装置包括:
第一分析模块,用于对预先配置的电子标签RFID进行分析,确定RFID的唯一标识UID;
组合模块,用于将确定出的UID与RFID的载体的参数信息进行组合,生成防伪信息;
签名模块,用于根据预先配置的私钥对防伪信息进行签名,生成防伪信息签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全联斯泰克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全联斯泰克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3992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