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晶型的微晶玻璃陶瓷复合板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37537.2 | 申请日: | 2013-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599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发明(设计)人: | 吴启章;冯义涛;余罗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高微晶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C10/00 | 分类号: | C03C10/00;C03C10/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赵青朵;李玉秋 |
地址: | 517000 广东省河源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晶 玻璃 陶瓷 复合板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多晶型的微晶玻璃陶瓷复合板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微晶玻璃,也称为玻璃陶瓷,是微晶体与玻璃相的复相材料,其既具有玻璃的某些性能,也具有晶体的某些性能,集中了两者的特点,不仅具有热膨胀系数很小的性能,而且也具有硬度高、耐磨的机械性能,同时还具有高光泽、吸水率低、无色差、无人体有害物质、耐污能力强、适用范围广等优点。但是,微晶玻璃的生产成本较高,市场需求只限于高档的装饰市场,很少进入普通的装饰市场。
随着建筑陶瓷市场产品的不断更新,为了降低成本,微晶玻璃陶瓷复合板应运而生。微晶玻璃陶瓷复合板吸收了陶瓷板材机械强度大、韧性好、耐冲击性能好、耐化学腐蚀性能高的优点,从而使其机械性能、耐化学腐蚀性能等均优于纯微晶玻璃,使用性能得到提高;微晶玻璃陶瓷复合板是将微晶玻璃粒料布撒在烧结好的陶瓷板材表面上,于普通的陶瓷辊道窑中完成烧成,又在连续的抛光线上完成抛光工序,实现了连续化、机械化、自动化;并且,与微晶玻璃相比,陶瓷板材的原料大部分是天然原料,微晶玻璃陶瓷复合板是采用约1/3厚度(甚至更少)较高成本的微晶玻璃与2/3厚度的较低成本的陶瓷素坯复合,成本大幅度降低。
公开号为CN101177346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多重结晶组合微晶玻璃陶瓷复合板的生产工艺,其先制备透明型不结晶高强熔块及半透明、不透明的半结晶型、结晶型晶体熔块,再制定特殊的配料、特殊的混合工艺,将上述晶体熔块布料到砖坯上,滚压成型及喷涂固定剂,最后进行烧成、冷却、抛光、磨边和分选检验。采用此工艺制备的瓷质砖实现了透明、半透明与不透明三种有色结晶体有机的结合,颜色变幻丰富,但其微晶熔块种类复杂,配方及晶型复杂,微晶熔块的生产以及复合板生产的控制难度较大。
公开号为CN101445325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新型微晶相的微晶玻璃陶瓷复合板生产方法,其以包括透辉石的辉石为微晶相,首先制备微晶玻璃粒料,该微晶玻璃的组分重量比为:SiO250~65%,Al2O35~25%,CaO5~10%,MgO2~10%,K2O+Na2O1~8%,Li2O0~1%,BaO0~8%,B2O30~8%,其余为晶核剂、澄清剂和着色剂,含量为0~20%;其次制备陶瓷坯板;最后将上述原料布料、烧制成品及后处理,即可制成微晶玻璃陶瓷复合板成品。该方法生产成本较低,产品质量高,外观效果好,但其得到的微晶玻璃陶瓷复合板晶型单一,花纹效果单调,烧成控制严格。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多晶型的微晶玻璃陶瓷复合板及其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简单且得到的微晶玻璃陶瓷复合板晶型丰富。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晶型的微晶玻璃陶瓷复合板,由微晶玻璃熔块与陶瓷坯板经窑变烧成技术处理形成;所述微晶玻璃熔块包括结晶熔块与高钡熔块;
所述结晶熔块包括:40~52重量份的SiO2,10~18重量份的Al2O3,12~20重量份的CaO,3~9重量份的MgO,4~8重量份的BaO,2~8重量份的ZrO2,2~6重量份的Na2O+K2O+Li2O,5~10重量份的晶核剂、澄清剂和着色剂;
所述高钡熔块包括:40~60重量份的SiO2,2~12重量份的Al2O3,7~15重量份的BaO,6~12重量份的Na2O+K2O,0~1重量份的CaO,2~8重量份的晶核剂、澄清剂和着色剂。
优选的,所述微晶玻璃熔块还包括高锡熔块;所述高锡熔块包括:60~80重量份的SnO2,20~40重量份的SiO2,2~10重量份的Al2O3,0~1重量份的Na2O+K2O,0~1重量份的晶核剂、澄清剂和着色剂。
优选的,所述微晶玻璃熔块包括:80~95重量份的结晶熔块、2~15重量份的高钡熔块与0~10重量份的高锡熔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高微晶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高微晶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3753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