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脾胃湿热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37233.6 | 申请日: | 2013-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938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发明(设计)人: | 鞠新莲;姜玉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鞠新莲 |
主分类号: | A61K36/744 | 分类号: | A61K36/744;A61P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22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脾胃 湿热 型反流性 食管炎 中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治疗脾胃湿热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
背景技术
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是指胃内容物异常反流至食管引起慢性症状和(或)组织损伤,表现为典型的烧心和反酸症状及食管黏膜破损表现。属于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sl reflux diseases,GERD)范畴,可以有典型的烧心、反酸等食管内反流症状,也可有咽喉疼痛、咳嗽、哮喘等食管外表现。西医主要是通过抑制胃酸分泌、改善胃动力等进行治疗,多数只能改善临床症状,停药后易复发,长期服药又有一定的副作用。经过发明人的长期实践得出,中药治脾胃湿热型反流性食管炎具有较好作用,取得不错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效果好、有效率高、对人体无毒副作用的治疗脾胃湿热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根据中医药理论,利用中药独特的药性,采用午香草、和筋草、广藿香、板蓝根、黄连、青蒿、栀子、异野芝麻、梧桐子、何首乌按照一定的配伍要求,经过加工制成。
制备本发明中药由下述原料药制成:午香草35-45份、和筋草25-35份、广藿香20-30份、板蓝根20-30份、黄连15-25份、青蒿15-25份、栀子10-20份、异野芝麻10-20份、梧桐子8-15份、何首乌8-15份。
本发明中药原料药的最佳重量份为:午香草40份、和筋草30份、广藿香25份、板蓝根25份、黄连18份、青蒿22份、栀子18份、异野芝麻18份、梧桐子12份、何首乌12份。
本发明中药的药理作用如下:
午香草:辛、微苦、凉。清热利湿,止咳。用于风热感冒,扁桃体炎,气管炎,急性胃肠炎,尿路感染等症。
和筋草:淡、平。利尿通淋,行气止痛,接骨续伤。用于热淋,石淋,血淋,湿阴气滞脘,腹胀痛,跌打伤痛等症。
广藿香:辛、微温。归脾、胃、肺经。芳香化湿,和胃止呕,祛暑解表。
板蓝根:苦、寒。归肝、胃经。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温毒发斑,高热头痛,大头瘟疫,烂喉丹痧,丹毒,痄腮,喉痹,疮肿等。
黄连:苦、寒。归心、肝、胃、大肠经。清热泻火,燥湿,解毒。临床用于泄泻,痢疾,热毒疮疡,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烧烫伤等症。
青蒿:苦、微辛、寒。归肝、胆经。清热,解暑,除蒸,截疟。用于暑热,暑湿,阴虚发热,疟疾,黄疸等症。
栀子:苦、寒,归心、肝、肺、胃经。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用于热病烦闷、疮疡肿毒。
异野芝麻:辛、苦、凉。理气和胃,清热解毒。胃热呕吐,疮肿,热淋涩痛,月经不调等症。梧桐子:甘、平。归心、肺、胃经。顺气和胃,健脾消食,止血。用于胃脘疼痛,伤食腹泻,疝气,须发早白,小儿口疮等症。
何首乌:苦、甘、涩、温。归肝、肾经。养血滋阴,润肠通便,截疟,祛风,解毒。临床用于血虚头昏目眩,心悸,失眠,肝肾阴虚之腰膝酸软,须发早白,耳鸣,遗精,肠燥便秘,
久疟体虚,风疹瘙痒,疮痈,瘰疬,痔疮等症。
脾胃湿热型反流性食管炎属于中医学的反酸、胸痹、嘈杂、胃痛、反胃、痞满、梅核气等病证范畴。多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损伤脾胃所致,多为肝郁脾虚、气郁化火、肝火犯胃、胃失和降所致,为本虚标实、寒热错杂之证。本发明午香草清热利湿、为君药,和筋草利尿通淋,广藿香芳香化湿,和胃止呕,为臣药,板蓝根、黄连清热解毒、泻火,青蒿清热、解暑、栀子清热利湿,梧桐子顺气和胃,健脾消食,何首乌祛风、解毒。诸药合用,共奏疏肝清热,行气除湿之功,达到治疗脾胃湿热型反流性食管炎的功效。
本发明中药于2008年至2011年临床观察脾胃湿热型反流性食管炎88例患者,临床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88例患者中,年龄24-66岁,病程多在3个月到5年,平均年龄41岁。
2、诊断标准
诊断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有反流症状;
(2)内镜下可能有脾胃湿热型反流性食管炎的表现;
(3)患者有典型的胸骨后灼痛、烧心、反酸症状者。
排除胃及食道手术史、食管狭窄、上消化道恶性病变、原发性动力障碍、严重伴随疾病、孕妇及哺乳期女性。
中医临床症状:烧心、胸骨或心窝部烧灼样疼痛;反酸、嗳气甚则呕吐;急躁易怒,胁肋胀痛,苔黄或腻,质红脉弦或弦数。
3、治疗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鞠新莲,未经鞠新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3723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动果子采摘机
- 下一篇:自走式联合玉米收割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