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型带通平衡滤波器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32317.0 | 申请日: | 2013-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144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戴永胜;李雁;邓良;施淑媛;陈龙;朱丹;罗鸣;冯辰辰;方思慧;顾家;朱正和;陈相治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3H7/42 | 分类号: | H03H7/42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朱显国 |
地址: | 21009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型 平衡 滤波器 | ||
1.一种微型带通平衡滤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输入端口P1和两个输出端P2、P3,输入端口P1与输入传输线R1连接,输出端口P2与输出传输线R2连接,输出端口P3与输出传输线R3连接,输入传输线R1的另一端与第一线圈L1的输入端连接,第一线圈L1的输出端与第一电容C1的输入极板相连接,第二线圈L2的输出端与第二电容C2的输入极板相连接,第三线圈L3的输出端与第三电容C3的输入极板相连接,第四线圈L4的输出端与第四电容C4的输入极板相连接,第四线圈L4的输出端与第五线圈L5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五线圈L5的输出端与第六线圈L6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五线圈L5的输出端与第六线圈L6的输入端通过垂直通孔连接到第七电容C7的输入极板,第七电容C7的输出极板与地相连接,第四线圈L4的输出端与第五电容C5的输入极板相连接,第五电容C5的输出极板与第六电容C6的输入极板相连接,第五电容C5的输出极板与第六电容C6的输入极板通过垂直通孔连接到第七线圈L7的输入端,第七线圈L7的输出端与地相连接,输出传输线R2的另一端与第六线圈L6的输出端连接,输出传输线R3的另一端与第六电容C6的输出极板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带通平衡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圈L1、第二线圈L2、第三线圈L3、第四线圈L4、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构成带通滤波器,第五线圈L5、第六线圈L6、第七电容C7构成一个低通滤波器,第七线圈L7、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构成一个高通滤波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带通平衡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均采取的是金属-介质-金属(MIM)形式的平板电容,其通过不同层之间极板实现,平板电容中间的介质由LTCC陶瓷基板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带通平衡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圈L1、第二线圈L2、第三线圈L3、第四线圈L4、第五线圈L5、第六线圈L6、第七线圈L7主要是通过一定长度且宽度较窄的传输线来构成,采用了叠层结构,使其在垂直方向上的延伸缩减了水平方向上的延伸,从而减小了水平方向的面积从而缩小了整个器件的体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带通平衡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和所述第一线圈L1、第二线圈L2、第三线圈L3、第四线圈L4、第五线圈L5、第六线圈L6、第七线圈L7均采用集总LC结构实现,输入传输线R1、输出传输线R2、输出传输线R3均采用分布参数的带状线来实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带通平衡滤波器,其特征在于,其中由第一线圈L1、第二线圈L2、第三线圈L3、第四线圈L4、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构成的带通滤波器呈左右对称结构;即第一线圈L1和第四线圈L4的长度相同,第二线圈L2和第三线圈L3的长度相同,第一电容C1和第四电容C4的面积相同,第二电容C2和第三电容C3的面积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3231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时钟数据恢复装置及电子设备
- 下一篇:一种低相位噪声正交压控振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