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路灯照明系统的故障检测装置及其运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32023.8 | 申请日: | 2013-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4956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0 |
发明(设计)人: | 何中一;诺贝特·林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欧司朗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7/03 | 分类号: | H05B37/03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余刚;李慧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路灯 照明 系统 故障 检测 装置 及其 运行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路灯照明系统的故障检测装置,其中路灯照明系统包括多个负载组,多个负载组通过供电线缆进行供电,其中,故障检测装置包括总检测控制单元和用于各个负载组的负载检测控制单元,其中,在路灯照明系统处于第一状态时,总检测控制单元根据负载检测控制单元提供的第一故障反馈信号判定出是否与负载检测控制单元对应的负载组出现故障;在路灯照明系统处于第二状态时,总检测控制单元根据从供电线缆的上检测的物理量判定出是否供电线缆出现故障。此外,本发明还涉及运行该故障检测装置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路灯照明系统的故障检测装置及其运行方法。
背景技术
路灯照明系统被广泛应用在不同的街区,它在黑夜为道路或特定区域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照明效果。因为路灯照明系统的广泛性,所需要使用的电气连接线路会较多,并且多数电气线路因为无人监管而暴露出许多安全问题,例如照明系统的电力线缆会被人偷盗或者毁坏,造成多数照明装置无法正常工作,使得在黑夜道路无法获得合适的照明。
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方案提出,通过计算电路线缆的电阻抗值来实现对电缆的错误的探测,其中使用了电力线载波测量来完成这样的过程,在该过程中使用了高功率的电阻抗装置与每个照明装置并联。
现有技术中的另一种方案提出,借助专用的防盗测量仪器和电容,以测量回复电压和谐振频率,从而确定故障位置,其中,在检测故障的时候使用了变频恒幅的交流电源。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用于路灯照明系统的故障检测装置,这样的故障检测装置可以利用交流电源或者直流电源检测电缆故障,最终还可实现对照明系统的故障位置进行定位。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通过这样一种用于路灯照明系统的故障检测装置来实现,其中路灯照明系统包括多个负载组,多个负载组通过供电线缆进行供电,其中,故障检测装置包括总检测控制单元和用于各个负载组的负载检测控制单元,其中,在路灯照明系统处于第一状态时,总检测控制单元根据负载检测控制单元提供的第一故障反馈信号判定出是否与负载检测控制单元对应的负载组出现故障;在路灯照明系统处于第二状态时,总检测控制单元根据从供电线缆上检测的物理量判定出是否供电线缆出现故障。由于总检测控制单元在不同状态,根据不同的方式对照明系统进行故障检测,提供了适应不同应用环境的自动化控制的故障监控的可能性。此外,还实现了不同功能单元之间的电气隔离,以保证故障检测装置的稳定运行。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方案,第一状态是供电线缆的直流供电状态,第二状态是供电线缆的交流供电状态。根据这样的设计,在直流供电状态下,故障检测装置可通过直流电流回路进行简单地故障检测,在交流供电状态下,可利用总检测控制单元监测供电线缆总功率变化,从而在具有不同状态供电形式的情况下,故障检测装置都可正常工作,以最终成功地进行故障检测。
优选的是,路灯照明系统根据第一状态判断周围环境进入第一环境状态,并且根据第二状态判断周围环境进入第二环境状态。故障检测装置根据不同的应用环境自行调整,实现正常工作,并保证照明系统的故障检测的顺利进行。
优选的是,第一环境状态是白天并且第二环境状态是晚上。这样,故障检测装置可在全天二十四小时情况下,可实现在现场无人管控的情况下,自动实时对照明系统进行监控。
优选的是,总检测控制单元在第一状态时依次向每个负载检测控制单元发送第一故障检测信号以获得由负载检测控制单元提供的各个第一故障反馈信号。根据负载检测控制单元的反馈信号,总检测控制单元可实现信号识别和判定信号源,以达到对故障的判定和定位的可能性。
优选的是,物理量是供电线缆上检测的总功率。在获得供电线缆的总功率后,最终实时对供电线缆中所有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的照明装置的整体状态进行判定和评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欧司朗有限公司,未经欧司朗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3202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