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稻抗褐飞虱主效基因Bph14的基因标记及其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325404.3 申请日: 2013-07-31
公开(公告)号: CN103509791A 公开(公告)日: 2014-01-15
发明(设计)人: 沈显华;严松;黄仁良;沈林军;熊宏亮;朱珊 申请(专利权)人: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主分类号: C12N15/11 分类号: C12N15/11;C12Q1/68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330200 江西*** 国省代码: 江西;36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水稻 抗褐飞虱主效 基因 bph14 标记 及其 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水稻品种的基因标记及其应用,具体涉及一种水稻抗褐飞虱主效基因Bph14的基因标记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稻褐飞虱是危害水稻产量最严重的害虫之一,近十年来,我国褐飞虱连年爆发,平均每年造成水稻产量损失高达277万t。2010年农业部农作物重大病虫发生防治周报(第23期)报道,该年我国褐飞虱累计发生3.02亿亩次,严重威胁着水稻的高产和稳产。利用抗褐飞虱基因来培育抗褐飞虱品种,是控制稻褐飞虱危害最为经济有效和环境友好的途径。

国际水稻研究所自1973年利用常规手段,先后选育出一系列带有Bph1、Bph2和Bph3等抗褐飞虱主基因的水稻品种,但数年后随着褐飞虱新生物型的产生,这些品种的抗性都出现了退化。因此,发现并利用新的抗褐飞虱基因或聚合抗性基因,已成为控制褐飞虱危害的关键所在。

由于抗褐飞虱鉴定的复杂性,采用常规育种方法很难有效选育出抗虫品种,而利用与抗性基因紧密连锁或共分离的分子标记进行辅助选择,结合常规育种技术,则可以高效选择目的基因,培育抗虫品种。

迄今为止,水稻上报道了26个抗褐飞虱主效基因,其中Bph14被成功克隆,目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中,对该基因的选择主要利用与之连锁的标记,如MRG2329、MRG2346、MRG2684、R1925和R2443等,而基因标记还未见报道,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利用Bph14进行抗褐飞虱育种过程中的选择效率和准确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水稻品种B5抗褐飞虱主效基因Bph14的基因标记及其应用,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中提高选育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水稻抗褐飞虱主效基因Bph14的基因标记Bph14-M1,其正反引物序列如下:

正向引物(5′-3′)AGCCACTTGGTGAACTTATT

反向引物(5′-3′)GATTGACGATGAGGAGACTT

本发明还公开了所述基因标记Bph14-M1的应用方法,包括:

1、提取水稻基因组DNA;

2、使用所述正反引物序列,PCR扩增水稻基因组DNA,具体操作为:PCR采用10μL反应体系:模板DNA1.0μL,10×PCR Buffer1.0μL,25mM的MgCl21.0μL,2mM的dNTP1.0μL,0.3μM的引物1.0μL,Taq酶0.2U,加ddH2O补至10μL;PCR扩增条件为:1)94℃预变性5min;2)94℃变性30s,55℃退火30s,72℃延伸30s,扩增32个循环3)72℃延伸5min,16℃保温;

3、电泳检测扩增产物,如果出现307bp的单条带,则表示水稻品种含纯合的抗褐飞虱基因Bph14;如果出现432bp的单条带,则表示水稻品种含纯合的褐飞虱敏感等位基因bph14;如果有307bp和432bp两条带,则表示水稻品种为Bph14/bph14杂合体。

本发明的优点是:

1)本发明所获得的标记是根据Bph14基因内部的碱基缺失设计的,为基因自身标记,故不存在遗传交换,不需要作表型鉴定。

2)本发明的标记为共显性标记,可鉴别Bph14基因座位的杂合体和纯合体,实验重复性好,结果可靠。

3)利用本发明的标记进行辅助选择育种,不仅节约成本,而且能够准确、高效地将抗褐飞虱品种B5中的Bph14基因转育到褐飞虱敏感品种中去。

附图说明

图1为Bph14的部分序列(含第一内含子)在褐飞虱抗性品种B5和敏感品种Nipponbare(日本晴)间的比对。下划线箭头表示标记Bph14-M1的前后引物序列位置;虚线表示缺失的核苷酸序列。

图2为Bph14的基因结构及标记Bph14-M1在基因中的位置。

图3为标记Bph14-M1对14个水稻品种的基因型检测结果。M为DNAmarker,1~14分别为:B5、93-11、桂朝2号、R7954、R402、R752、龙特甫B、中花11、日本晴、秀水63、02428、武育粳3号、宁恢8号、Lemont。

具体实施方式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未经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2540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