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血管迷走性晕厥治疗仪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18450.0 | 申请日: | 2013-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407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9 |
发明(设计)人: | 尹军;颜乐先;何庆华;徐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H23/04 | 分类号: | A61H23/04 |
代理公司: | 重庆志合专利事务所 50210 | 代理人: | 胡荣珲 |
地址: | 400042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血管 迷走性 晕厥 治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血管迷走性晕厥治疗仪。
背景技术
血管迷走性晕厥,是指各种刺激通过迷走神经介导反射,导致内脏和肌肉小血管扩张及心动过缓,周边血管突然扩张,静脉血液回流心脏减少,使心脏有加快和加强收缩的反射动作,某些人会因过度激发迷走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进而引起心跳忽然减慢、周边血管扩张,结果造成血压降低、脑部缺氧,表现为动脉低血压伴有短暂的意识丧失,能自行恢复,而无神经定位体征的一种综合征。
血管迷走性晕厥属于神经反射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VVS),是最常见的晕厥类型,据报道其患病率约为20-40%。迷走性晕厥存在临床难治性和高发病率。
目前,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方法大致分为两种:(1)药物治疗;(2)安装心脏起搏器。
目前大多采取药物治疗的方法,以往人们根据VVS发生机理提出了“β受体阻滞剂、双异丙吡胺、心脏起博器”等药物治疗方案,但其疗效不一。这些方案的提出多是建立在经验和推理的基础上的,尚缺乏有说服力的临床试验结果,故上述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难以确定,并且长期服用药物有着各种各样的并发症。患者长期服用甲氧胺福林(升压药),可能导致恶心,头皮瘙痒,高血压等副作用。患者长期服用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可能出现乏力、心动过缓等症状。
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可控制VVS患者晕厥的发作,但因其价格昂贵且属于有创手术治疗,具有一定风险性,难以得到患者的接受。
采用手臂和腿部的屈伸的物理锻炼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治VVS患者晕厥发作,但该方法不适用于无前期症状的患者。
鉴于迷走性晕厥存在临床难治性和高发病率,目前的治疗方法存在不足,因此有必要建立一种新型的安全有效、使用简便、价格低廉的VVS防治手段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安全有效、使用简便、价格低廉的血管迷走性晕厥治疗仪。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血管迷走性晕厥治疗仪,包括主机和治疗裤,所述治疗裤的两个裤腿沿裤长纵向均设有多个分别独立的气囊,所述治疗裤的两裤腿上的气囊对称设置,所述治疗裤的两裤腿上相互对称的气囊之间相互连通,所述主机包括定时器、模式切换开关、主控模块、执行模块、电源电路、气泵、调压阀、压力表和多个电控气阀,所述气泵的出气端通过管路与调压阀的进气端连接,所述压力表通过管路与调压阀连接,所述调压阀的出气端通过管路与多个电控气阀的进气端连接,所述多个电控气阀的出气端通过管路分别与治疗裤的一裤腿上的多个分别独立的气囊连接,所述电源电路用于分别给主控模块、执行模块供电,所述定时器、模式切换开关将指令输入信号传递给主控模块,所述主控模块接收定时器、模式切换开关的指令输入信号,输出脉冲信号给执行模块,控制气泵、多个电控气阀的通电或断电。
所述电源电路包括直流24V电源和型号为DC24-DC05的电源模块U6,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入端与直流24V电源连接,所述电源模块将24V电源隔离、稳压,一路用于分别给气泵、多个电控气阀供电,另外一路经电源模块降压转换为5V电源,用于分别给主控模块、执行模块供电,所述5V电源的正极输出端与主控模块、执行模块之间设有电源开关S1。
所述主控模块采用型号为AT89C52的单片机U7,所述单片机的电源引脚与电源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单片机的P1.2~P1.3引脚与定时器、模式切换开关连接,所述单片机的P2.0~P2.4引脚与执行模块连接,所述单片机的P2.5引脚与一晶体管Q6的基极连接,所述晶体管Q6的集电极与一蜂鸣器的电源正接线端连接,蜂鸣器的电源负接线端接地,所述晶体管Q6的发射极与单片机的电源正引脚连接。
所述执行模块包括光电耦合器U1-U5、晶体管Q1-Q5、继电器K1-K5,所述光电耦合器U1-U5的一个输入端与电源模块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U1-U5的另一个输入端与主控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U1-U5的一个输出端与继电器K1-K5的线圈的一端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U1-U5的另一个输出端与晶体管Q1-Q5的基极连接,所述晶体管Q1-Q5的集电极与继电器K1-K5的线圈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晶体管Q1-Q5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继电器K1-K5的公共端与24V电源连接,所述继电器K1-K5的常开端分别与气泵、多个电控气阀的电源正接线端连接,所述气泵、多个电控气阀的电源负接线端接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1845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