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靶向性重组PF4及其表达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18276.X | 申请日: | 2013-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876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13 |
发明(设计)人: | 黄鹤;王喆;段毅涛;甘一如;王听月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K19/00 | 分类号: | C07K19/00;C12N15/62;C12N15/85;C12N5/1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王丽 |
地址: | 300072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靶向 重组 pf4 及其 表达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抑制肿瘤生长的重组肽,将PF447-70与环状RGD肽连接构成靶向性重组PF4,并构建其表达系统,属于抗癌基因药物及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血小板因子四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趋化因子,它能够通过抑制内皮细胞的增殖与迁移抑制血管生成,且其47-70肽段抑制活性最强。RGD肽是一类含有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Arg-Gly-Asp)序列的短肽,能够与肿瘤细胞表面高表达的整合素αvβ3结合,因此可作为肿瘤靶向肽进行肿瘤的诊断与治疗,且含有2个二硫键的环形RGD肽对肿瘤新生血管内皮细胞的抑制效力最强。而肿瘤的生长与转移依赖于血管的新生,因此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已成为一种肿瘤治疗的策略。本发明就是将血小板因子四(PF4)47-70肽段和环状RGD肽巧妙的结合,构建成靶向性重组PF4。它能保证在抑制血管生成的作用下,增加靶向性,降低副作用,从而更有针对性的抗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靶向性重组PF4。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靶向性重组PF4的基因序列。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靶向性重组PF4的DNA表达载体。
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靶向性重组PF4的表达系统。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概述如下:
一种靶向性重组PF4,它同时包含PF447-70肽段和环状RGD肽的氨基酸序列;PF447-70肽段氨基酸序列为:NGRKICLDLQAPLYKKIIKKLLES;环状RGD肽氨基酸序列:ACDCRGDCFCG;具体结构为NGRKICLDLQAPLYKKIIKKLLES nX ACDCRGDCFCG或ACDCRGDCFCG nX NGRKICLDLQAPLYKKIIKKLLES;其中nX为连接肽,X是20种人体氨基酸中的一种或多种,n的个数为0至200。
本发明的靶向性重组PF4基因序列,其设计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1)确定靶向性重组PF4各部分肽段的基因序列:根据NCBI数据库中编号为NM_002619.3的PF4基因序列,选取PF4信号肽基因及PF447-70基因;根据PDB数据库中编号为1FUV_A的环状RGD肽氨基酸序列,确立其基因序列;确立连接肽氨基酸序列及其基因序列。
2)拼接、优化获得靶向性重组PF4基因序列:拼接各部分肽段基因序列,并进行密码子优化,优化的得到的基因序列能够编码权利要求1的靶向性重组PF4。
本发明的靶向性重组PF4的DNA表达载体,是通过将靶向性重组PF4基因序列插入商业化DNA表达载体的合适区域而构建成的,以实现靶向性重组PF4基因的有效表达。
本发明的靶向性重组PF4的表达系统,是通过将靶向性重组PF4的DNA表达载体导入细胞内而构建成的。
检测靶向性重组PF4及其表达载体的生物学活性。分别对靶向性重组PF4的体外抑制血管生成活性和靶向性重组PF4的表达载体的体内抑瘤活性进了检测,均达到满意效果。本发明的一种靶向性重组PF4在体外能够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增殖,抑制率为50.8%;其真核表达质粒在荷瘤裸鼠瘤体内能够抑制肿瘤生长,最大抑制率达80.73%。
附图说明
图1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PF447-70-RGD构建图
合成靶向性重组PF4基因序列,用HindⅢ和XbaⅠ进行双酶切,然后用T4连接酶连接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构建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PF447-70-RGD。
图2pcDNA3.1(+)-PF447-70-RGD质粒HindⅢ、XbaⅠ双酶切产物电泳图
泳道1:DM50005000bp、3000bp、2000bp、1500bp、1000bp、750bp、500bp、250bp、100bp泳道2:pcDNA3.1(+)-PF447-70-RGD质粒
泳道3:pcDNA3.1(+)质粒
泳道4:MakerⅠ600bp、500bp、400bp、300bp、200bp、100bp
泳道5:经HindⅢ、XbaⅠ双酶切过的质粒pcDNA3.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1827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抗剪型快速调节螺纹连接组件及其连接方法
- 下一篇:一种滑块式洗刷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