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VOIP自适应语音编码方法、系统及SIP服务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08527.6 | 申请日: | 2013-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146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李浩;罗云彬;王志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G10L19/005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2 | 代理人: | 栗若木;白莹 |
地址: | 10003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voip 自适应 语音 编码 方法 系统 sip 服务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VOIP语音技术,尤指一种VOIP自适应语音编码方法、系统及SIP服务器。
背景技术
当前,随着骨干网速率的高速增长,接入网速率的不断提高,Internet的应用日益广泛,Internet上的业务也正从窄带走向宽带、从非实时走向实时,网络电话(VOIP,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业务就是其中的一类重要的业务。
VoIP是通过对语音信号进行数字化编码、压缩处理成帧,然后再转换为IP数据包在IP网络上进行传输,来达到在IP网络上进行语音通信目的的技术。VOIP最大的优势是能广泛地利用Internet和全球IP互连的环境,非常廉价的提供语音、传真、视频和数据等业务,比如统一消息、虚拟电话、虚拟语音/传真邮箱、查号业务、Internet呼叫中心、Internet呼叫管理、电视会议、电子商务、传真存储转发和各种信息的存储转发等。
会话初始协议(SIP)是IETF提出的在IP网上进行多媒体通信的应用层控制协议。SIP用于建立、改变和终止基于IP网络的用户间的呼叫。为了提供电话业务,SIP还需要结合不同的标准和协议,特别是实时传输协议(RTP)。以Internet协议如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为基础,遵循Internet的设计原则,基于对等工作模式。利用SIP可实现会话的连接、建立和释放,并支持单播、多播和可移动性。此外,SIP如果与会话描述协议(SDP,Session Description Protocol)配合使用,可以动态地调整和修改会话属性,如通话带宽、所传输的媒体类型及编解码格式等。
SDP是用于描述多媒体会话通告,多媒体会话邀请和其他形式的多媒体会话初始化的协议。SDP结构包括会话信息和媒体信息,其中,会话信息主要包括会话名和目的、会话活动时间、会话使用的带宽信息(部分终端不提供)等;媒体信息主要包括媒体类型如视频或音频、传输协议(多为RTP协议)、媒体格式、媒体传输端口等。
目前,VOIP实现方法大致包括:VOIP软终端(或称SIP客户端)通过SIP信令注册到SIP服务器,在SIP服务器上形成该用户的Contact;SIP客户端通过SIP协议向本域或者其他域的用户发起呼叫请求(即呼叫其他用户的Contact),通过SDP协议描述多媒体通话的相关信息;会话建立后通过RTP协议传输媒体流,实现通话。以同一局域网内SIP通话建立过程为例,如图1所示,在Invite(1)、Invite(3)的SIP消息中会携带客户端A(UserA)的SDP包,该SDP包描述了UserA支持的媒体会话信息;200OK(6)和200OK(7)的SIP消息中携带有UserB支持的媒体会话信息。
由于实际使用中,同一局域网内的SIP通话可能性比较小,而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客户端与客户端之间存在于不同网络中的可能性较大。因此,SIP服务器会通过设置网络地址转换(NAT)穿透和媒体代理的方式来协助完成SIP交互和RTP媒体流交互。会话建立过程如图2所示,同样的,Invite(1),Invite(3)中包含有SDP包描述的UserA支持的媒体信息,不同的是Invite(3)中,SIP服务器将UserA接受RTP流的地址改为了媒体中继的IP地址;200OK(6)、200OK(7)中的SDP包描述了UserB支持的媒体通信的信息,且在200OK(7)中,SIP服务器将UserB接受RTP流的地址改为了媒体中继的IP地址。这样,SIP服务器和媒体中继就实现了不同局域网之间SIP客户端的通话功能。
在SIP服务器上获得的Invite(1)的SIP包结构中,SIP包体部分即为SDP包,o字段中设置的为客户端发送RTP流的地址;c字段中设置的为客户端接收RTP流的地址;m字段中设置的为媒体类型,如音频;a字段中设置的为客户端支持的编码格式,每个支持的编码格式成为一行。各编码格式的优先顺序为客户端提前设定好的顺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0852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