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双工质的多效制冷机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04874.1 | 申请日: | 2013-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831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06 |
发明(设计)人: | 刘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辉 |
主分类号: | F25B27/02 | 分类号: | F25B27/02;F25B15/02;F25B41/04;F25B4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414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双工 制冷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低温余热利用与节能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吸收式制冷机以热能为动力,采用逆卡诺循环实现制冷,特别适合有大量废热的场合。目前常见的吸收式制冷机工质对有LiBr-H2O工质对和氨水工质对,一般而言,前者工作效率高,且不需要精馏,采用汽化潜热很大的水做制冷剂,故可根据驱动热源品位的不同设计成两级、单级、双效乃至三效的制冷机,但由于水在0℃时会结冰,故采用溴化锂溶液做为工质对的吸收式制冷机只能制取0℃以上的冷。
相比之下,氨水溶液的工作效率要低一些,发生过程还需要精馏,另外由于氨的气化潜热较小,故而一般仅作单级或采用GAX回热循环等,但由于氨工质可以制取0℃以下的冷,且在相同制冷温度时(如5℃),采用氨水溶液的吸收式制冷机对驱动热源温度的要求要低,因此在工业上仍有应用领域。
实际中,存在的可用热源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对冷的需求也不完全一致,例如在某些行业中,既需要日常工作生活需要大量0℃以上的冷,工艺上又需要大量0℃以下的冷,此时若采用电制冷则无法利用热源的余热,若同时上一台溴冷机和一台氨制冷机,又会使经济性打折扣。另一方面,若同样需要制取0℃以上的冷,若驱动热源的温度明显高于三效溴冷机对驱动热源的要求,此时通常只能采用三效溴冷机,这样的情况下,驱动热源的价值不能完全体现,自然制冷效益显然也会打折扣。
发明采用两种工质对的复合吸收式制冷机,可以同时满足不同温度的冷需求,或使温度明显高于三效溴冷机对驱动热源的要求的驱动热源充分发挥自身价值,实现制冷效益的最大化,将会解决上述问题,拓宽吸收式制冷机的应用范围。
发明内容
一种采用双工质的多效制冷机,由吸收器、高压发生器、中压发生器、低压发生器、蒸发器、溶液泵、第一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第一节流阀、第二节流阀、第三节流阀、氨吸收器、氨发生器、氨冷凝器、氨蒸发器、氨溶液泵、氨溶液热交换器和氨节流阀所组成,吸收器有稀溴化锂溶液管路经溶液泵后分别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后与高压发生器、中压发生器和低压发生器连通,高压发生器、中压发生器和低压发生器分别有浓溴化锂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高压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中压发生器连通后中压发生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中压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低压发生器连通后低压发生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低压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氨发生器连通后氨发生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蒸发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连通,氨发生器还有浓氨水溶液管路经氨溶液热交换器与氨吸收器连通,氨吸收器还有稀氨水溶液管路经氨溶液泵和氨溶液热交换器与氨发生器连通,氨发生器还有氨冷剂蒸气通道与氨冷凝器连通,氨冷凝器还有氨冷剂液管路经氨节流阀与氨蒸发器连通,氨蒸发器还有氨冷剂蒸气通道与氨吸收器连通,高压发生器还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吸收器、氨吸收器、氨冷凝器还分别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蒸发器和氨蒸发器还分别有被制冷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一种采用双工质的多效制冷机。
附图说明
附图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采用双工质的多效制冷机。
图中,1—吸收器,2—高压发生器,3—中压发生器,4—低压发生器,5—蒸发器,6—溶液泵,7—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0—第一节流阀,11—第二节流阀,12—第三节流阀,13—氨吸收器,14—氨发生器,15—氨冷凝器,16—氨蒸发器,17—氨溶液泵,18—氨溶液热交换器,19—氨节流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采用双工质的多效制冷机是这样实现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辉,未经刘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0487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