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包含甘草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04827.7 | 申请日: | 2013-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940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8 | 分类号: | A61K36/9068;A61P1/16;A61P29/00;A61P31/12;A61P11/00;A61P31/18;A61P35/00;A61P37/04;A61P9/10;A61P3/06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李纪昌 |
地址: | 215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包含 甘草 中药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天然产物中药制剂,尤其涉及一种包含甘草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甘草是一种补益中草药。药用部位是根及根茎,药材性状根呈圆柱形,长25~100cm,直径0.6~3.5cm。外皮松紧不一,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根茎呈圆柱形,表面有芽痕,断面中部有髓。气微,味甜而特殊。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脘腹等。喜阳光充沛,日照长气温低的干燥气候。甘草多生长在干旱、半干旱的荒漠草原、沙漠边缘和黄土丘陵地带。
甘草为常用大宗药材,药食兼用品种,年需要量约6万吨左右,位列诸药前列。近年来,家种甘草的生产和销售量趋增,市场较野生品畅销。甘草国之药老,有“十方九草”之美誉,被大量用于临床配方,同时,甘草提取物被广泛地工业、化工等领域,并有大量的出口。甘草数量巨大,行情人为性不强,随着家种品的市场占有量增加,关注力明显在增加。
随着社会城市化、科技化、人性化的发展,消费者越来越注重自身健康,医疗保健行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随之而来的是药品使用量的增加,如消炎药,抗病毒药,保健药越来越贴近人们的生活,市面上以西药为主,但是西药内由于含有过量的激素和抗生素,容易使使用者发胖或产生耐药性,而随着人性化理念的普及,及新型和谐社会的构成,研究一种包含甘草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包含甘草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解决现有西药技术中的毒副作用大,含有过量的激素和抗生素等成分,成本高昂,工艺复杂,崩解时间长等技术问题。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包含甘草的中药,按照组份的质量份数包括:
甘草 90-100;
干姜 50-75;
元参 20-50;
地黄 50-80;
山药 15-25;
川芎 20-30;
当归 25-35;
甘露醇 60-80;
滑石粉 5-7。
一种制备所述包含甘草的中药的方法,步骤为:
第一步:将甘草、干姜、元参、川芎、地黄、山药和当归除去杂质,略泡后洗净,润透2-3天后切块,按照2010年版一部中国药典附录IID的蒸法制成中药饮片;
第二步:将中药饮片晒干,粉碎后过筛,混合均匀;
第三步:混合后按上文所述质量份数比加入甘露醇,再加入水润湿后制成混合均匀的稠膏;
第四步:将上述稠膏干燥后粉碎做成颗粒,控制颗粒的水分在3-5%;
第五步:加入滑石粉混合后压制成片。
本发明所述一种包含甘草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1、用甘草、干姜等为原料,不含西药中的激素和抗生素成份,不会产生耐药性;2、采用天然植物,在研究中并没有发现明显的毒副作用,安全性高,易吸收,起效快,使用方便;3、成品具有抗炎、抗病毒,和保肝解毒及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由于甘草酸有糖皮质激素样药理作用而无严重不良反应,临床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急慢性肝炎、支气管炎和艾滋病,还具有抗癌防癌、干扰素诱生剂及细胞免疫调节剂等功能;4、甘草酸具有降血脂与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成本低廉,工艺简单,可以广泛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第一步:按照下文所述质量份数比称取各种原料:
甘草 90;
干姜 50;
元参 20;
地黄 50;
山药 15;
川芎 20;
当归 25;
甘露醇 60;
滑石粉 5;
第二步:将甘草、干姜、元参、川芎、地黄、山药和当归除去杂质,略泡后洗净,润透2-3天后切块,按照2010年版一部中国药典附录IID的蒸法制成中药饮片;
第三步:将中药饮片晒干,粉碎后过筛,混合均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0482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