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助产器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97218.3 | 申请日: | 2013-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406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9 |
发明(设计)人: | 徐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康诺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42 | 分类号: | A61B17/42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13 | 代理人: | 朱伟军 |
地址: | 215532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助产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用器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助产器。
背景技术
周知,在医疗临床,临产孕妇通常是在助产士和/或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腹压,采用吸气与屏气的方式增加子宫收缩力而将胎儿向子宫外挤送,直至整个胎儿娩出。然而由于孕妇在分娩时受环境因素、心理紧张因素、体质因素和生理因素等的影响,因而难以达到与助产士、医生之间的良好配合的默契效果,严重时会导致胎儿窒息以及给产妇留下后遗症。特别是在胎儿的头冠刚露出子宫时,由于无法抓捏,因而普遍以挤压产妇腹部的方式迫使胎儿的整个头部从速探出,以便抓捏整个头部而缩短产程,由于该助产方式是一种不能为业界恭维的并且存在伤及胎儿和损及产妇身体之虞的不得已而为之的助产方式,因而在妇产科临床是十分谨慎的。
利用助产器械例如产钳对胎儿为头位的孕妇作第二次产程助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地帮助胎儿头部快速娩出,但是在操作过程中如果失误,那么极易损及胎儿头颅,甚至会引发胎儿颅内出血,造成婴儿脑瘫。
关于助产器的技术信息可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见诸,典型的如授权公告号CN202168849U推荐的“一种新型助产器”和CN202458627U提供的“新型助产器”,这两项专利的共同之处均具有一气囊,在使用时将气囊置入了产妇子宫的宫底处,并且对气囊充气,以增加产妇子宫的收缩力,促使胎儿娩出,缩短产程。但是,由于需要将气囊置入子宫,因此存在以下欠缺:一是操作麻烦并且费时;二是增加产妇痛苦感;三是存在感染之虞。
目前,妇产科临床遇到几率最高的困惑便是前述的在胎儿的头冠露出子宫时无法由助产士、医生抓捏,并且在该阶段如果耗时过长,极易引起胎儿窒息。鉴于该困惑,在中国专利文献中公开有对胎儿头部负压吸引的助产器,典型的如授权公告号CN2756164Y介绍的“智能助产器”,该专利方案在使用时将吸盘附着到刚露出子宫的胎儿的头冠(头顶部位),然后通过对负压发生器的操作,使吸盘产生负压并且在医务人员的拽拉下将胎儿从子宫内拉出,具体可参见该专利的说明书第3页第2段至第4页第6行。但是该专利方案存在以下缺憾:由于采用注射器抽气的方式使吸盘产生负压,因此不能往复操作注射器,因为每当注射器的活塞(即惯称针筒活塞)向着背离注射器腔的方向拉拔一次,便要对负压控制阀操作一次,以便使注射器的活塞再度推入注射器腔,再开启负压控制阀,接着再次将活塞向着背离注射器腔的方向拉拔,如此反复而使吸盘产生所需的负压效果。于是不仅操作麻烦,而且操作效率较低。
鉴于上述已有技术,有必要加以合理改进,为此,本申请人作了有益的设计,终于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以连续操作的方式使吸盘与胎儿的头冠之间满足所需的负压要求而藉以体现操作效率高、操作方便并且可显著减轻医务人员的操作强度的助产器。
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助产器,包括具有负压管腔的一负压管;一进气阀,该进气阀设置在负压管的一端,并且与负压管腔相通;一负压压力显示机构,该负压压力显示机构设置在负压管的另一端,并且与负压管腔相配合;一负压连续发生机构,该负压连续发生机构设置在所述负压管上,并且与负压管腔相通;一抽气管和一吸盘,抽气管的一端与负压管连接并且与负压管腔相通,吸盘与抽气管的另一端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负压管的所述一端并且位于所述负压管腔内构成有一进气阀安装座,所述的进气阀安装在该进气阀安装座上,所述的负压压力显示机构包括负压标尺活塞、活塞密封圈和负压标尺,负压标尺活塞设置在所述负压管的负压管腔内,在该负压标尺活塞上构成有一活塞密封圈槽,活塞密封圈套置在活塞密封圈槽内,并且与负压管腔的腔壁密封配合,负压标尺的一端与负压标尺活塞固定,另一端伸展到负压管腔外,并且设有负压刻度标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康诺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康诺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9721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