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支气管交替封堵套管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75927.1 | 申请日: | 2013-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309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2 |
发明(设计)人: | 李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伟 |
主分类号: | A61M16/04 | 分类号: | A61M16/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67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气管 交替 封堵 套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支气管交替封堵套管。
背景技术
单侧肺通气是开胸手术如食管癌切除、肺叶切除、胸膜剥脱手术、胸椎前路手术、胸腔镜等手术中常用的呼吸道管理方法。可以使术侧肺静止、萎陷,方便手术操作;还起到健患侧肺隔离的作用,防止患侧肺的分泌物、血液、脓肿等流入健侧。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单肺通气装置主要有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支气管堵塞导管和单腔支气管导管,然而各自存在一定的技术缺陷。
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首先定位困难,常需反复调试,甚至需要借助纤支镜定位,易导致气道粘膜损伤;其次,通气管理复杂,对麻醉医师水平要求较高,否则易出现低氧血症等严重后果;再次,双腔支气管导管外径较大,各管腔内径较小,不适用于儿童,机械通气时气道压较高,而长时间高气道压通气易造成机械性肺损伤;还有,若术后患者需要机械通气,不得不二次插管更换为单腔气管导管。
常用的支气管堵塞导管有Univent导管、Arndt导管、Forgaty导管等数种,然均需要借助纤支镜实现定位,在一些不具备纤支镜的基层医院无法使用。曹晖公开了一种分叉型支气管阻塞导管组件(申请号201120191745.2),在不使用纤支镜的情况下可以利用气管隆突直接定位,然而其与市面上常用的支气管堵塞导管一样具有以下缺陷,首先用于湿肺的患者有面临健侧肺被淹的风险,尽管支气管堵塞导管具有吸引功能,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如果其堵塞套囊在充气状态下其吸引效果是微乎其微的,而一旦松掉套囊吸引,患侧肺中的分泌物、血液或者脓液势必会流入健侧肺,引起严重后果;再者术中需要对患侧萎陷的肺充气复张时,必然引起对侧肺过度膨胀,如果对侧肺存在肺大疱等病变,很可能会引起破裂,导致气胸等后果。
单腔支气管导管因其存在种种不足,临床已很少使用。
发明内容:本发明具有现有单肺通气装置的诸多优点而克服了上述种种技术缺陷。它操作简单,不使用纤支镜便可轻松实现快速准确定位,双肺隔离效果确切;吸引患侧分泌物、血液或者脓液时,先对健侧支封堵套囊充气,然后使患侧支封堵套囊放气,再经封堵管或气管导管充分吸引,彻底清除患侧分泌物,有效保护健侧肺被淹,安全可靠;在健侧支封堵套囊充气,患侧支封堵套囊放气的状态下行患侧肺充气复张,能有效避免健侧肺过度膨胀,对肺大疱患者尤为适用;本发明中封堵管外径远小于气管导管内径,而且插入时不经过气管导管的导管头(导管头下口是气管导管的最狭窄部位),最大程度降低通气阻力,减小机械通气气道压,大大降低肺损伤几率,用于儿童效果更为突出;此套管不分左右型,避免了选左右管的麻烦;术后可方便拔除封堵管,保留气管导管连接呼吸机,避免再次插管。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一种双支气管交替封堵套管,包括气管导管、双支气管封堵管和塑形导丝。其特征是:所述气管导管包括导管接头、导管体、导管囊、导管囊充气阀、导管囊充气管、导管下口。所述双支气管封堵管包括管腔上口、管腔上口盖、封堵管管体、隆突叉、封堵管健侧支、封堵管患侧支、健侧支和患侧支上的支气管封堵囊、封堵囊充气阀、封堵囊充气管。所述塑形导丝为弹性弧形金属丝。
所述导管头的上口连接呼吸机或麻醉机的回路,下口连接导管体。所述气管导管接头下口有一n形卡口,接头中部两侧有侧翼,其中一个侧翼设有小孔结构。所述气管导管体上口设有U形卡口,U形卡口周围导管壁内嵌有C形弹性环,可为金属,在导管头插入时起到紧密固定的作用,U形卡口下部的管壁内可嵌有环形弹性金属细丝,支撑管壁,防止管体打折阻塞管腔。U型卡口下方管体外壁固定有连接线,连接线另一端固定在导管头侧翼的小孔上,防止导管头丢失。所述导管囊充气阀连接导管囊充气管,充气管一部分在气管导管壁内走行开口于导管囊;所述导管囊位于导管下口上方,充气后密闭导管外壁与气管内壁之间的空隙;所述气管导管下口为斜形凹面,方便气管导管进入声门,凹面结构避免导管下口贴壁堵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伟,未经李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7592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