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AMR码流转换成AMR-WB码流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72820.1 | 申请日: | 2013-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3724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08 |
发明(设计)人: | 陈喆;殷福亮;李文月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10L19/24 | 分类号: | G10L19/24;G10L19/12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21212 | 代理人: | 曲永祚,李洪福 |
地址: | 11602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amr 流转 换成 wb 方法 | ||
1.一种AMR码流转换成AMR-WB码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AMR窄带码进入扩展单元后转换成AMR-WB码流,扩展单元和训练单元,所述的训练单元为扩展单元提供参数扩展过程所需的映射关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AMR码流转换成AMR-WB码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扩展单元包括AMR解码单元、参数提取单元、窄带能量计算单元、SVR预测单元、函数映射单元A、码本映射单元、函数映射单元B、升采样单元以及AMR-WB部分编码单元,所述的AMR解码单元的输入端输入AMR的窄带码流,输出端与参数提取单元、窄带能量计算单元以及升采样单元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的参数提取单元的输入端与AMR解码单元的输出相连,其输出端与SVR预测单元、函数映射单元A、码本映射单元以及AMR-WB部分编码单元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的窄带能量计算单元的输入端与AMR解码单元的输出端相连,其输出端与函数映射单元B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的SVR预测单元、函数映射单元A以及码本映射单元的输入端与参数提取单元的输出端相连并接收训练单元提供的映射关系,它们的输出端都与AMR-WB部分编码单元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的函数映射单元B的输入端与窄带能量计算单元的输出端相连接收训练单元提供的映射函数,其输出端与AMR-WB部分编码单元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的升采样单元的输入端与AMR解码单元的输出端相连,其输出端与AMR-WB部分编码单元的输入端相连,AMR-WB部分编码单元的输入端与SVR预测单元、函数映射单元A、码本映射单元、函数映射单元B以及升采样单元的输出端相连,其输出端输出AMR-WB宽带码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AMR码流转换成AMR-WB码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AMR解码单元包括窄带码流分离单元、LSP解码单元、自适应码本解码单元、增益解码单元、固定码本解码单元、4子帧插值单元、激励重建单元、LSP到A(z)转换单元、合成滤波器单元以及后置滤波器单元,所述的窄带码流分离单元的输入端输入AMR窄带码流,其输出端分别约LSP解码单元、自适应码本解码单元、增益解码单元以及固定码本解码单元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的LSP解码单元的输入端与码流分离单元的输出端相连、其输出端与4子帧插值单元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的自适应码本解码单元、增益解码单元以及固定码本解码单元的的输入端都与码流分离单元的输出端相连、他们的输出端都与激励重建单元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的4子帧LSP插值单元的输入端与LSP解码单元的输出端相连,其输出端与LSP到A(z)转换单元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的激励重建单元的输入端分别与自适应码本解码单元、增益解码单元以及固定码本解码单元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的LSP到A(z)转换单元的输入端与4子帧LSP插值单元的输出端相连,其输出端与合成滤波器单元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的合成滤波器单元的输入端分别与激励重建单元和LSP到A(z)转换单元的输出端相连,其输出端与后置滤波器单元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的后置滤波器单元的输入端与合成滤波器单元的输出端相连,其输出单元输出合成语音。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AMR码流转换成AMR-WB码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参数提取单元包括VAD提取单元、LSP提取单元、开环基音周期及固定码本提取单元,所述的VAD提取单元的输入端与AMR解码单元的输出端相连,其输出端与AMR-WB部分编码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的LSP提取单元的输入端与AMR解码单元的输出端相连,其输出端与SVR预测单元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的开环基音提取单元的输入端与AMR解码单元的输出端相连,其输出端与映射单元A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的固定码本单元的输入端AMR解码单元的输出端相连,其输出端与码本映射单元的输入端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7282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