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夹钳式开合盖的压力锅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65464.0 | 申请日: | 2013-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007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陈合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爱仕达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27/08 | 分类号: | A47J27/08 |
代理公司: | 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06 | 代理人: | 张建青 |
地址: | 3175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夹钳 式开合盖 压力锅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压力锅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具有夹钳式开合盖结构的压力锅。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压力锅的开合盖结构有旋合式和夹钳式两种。旋合式开合盖的压力锅在合盖时需要对准位置,而合盖时的位置较难掌握,操作困难,同时安全性也相对较差。夹钳式开合盖的压力锅则普遍存在夹钳容易自行复位的问题,导致用户在使用时因不知道解决方法而无法操作;而且,在夹钳锁紧锅身与锅盖时,需要另外下压才可准确到位,易出现因未下压而导致无法锁紧或锁紧不到位的情况,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开合盖操作简单,且夹钳位置正确、稳定,不会自行复位的夹钳式开合盖的压力锅。
为此,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夹钳式开合盖的压力锅,包括锅身、锅盖和夹钳开合组件,锅身和锅盖之间设有密封圈,夹钳开合组件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用于锁紧锅身和锅盖的夹钳和两根联动杆,其技术特征是,所述的夹钳开合组件还包括定位座、凸轮、提手和旋转轴,所述的定位座安装在锅盖上,所述的凸轮有两个,且均为一端带齿,两个凸轮的齿相互啮合,凸轮包括位于齿外侧的长边和位于齿对面的短边,所述的旋转轴穿过定位座、凸轮和提手,所述联动杆的外端与夹钳固定,内端与凸轮相抵;提手位于竖直位置时,联动杆的内端与凸轮的短边相抵,两个夹钳之前的距离大于锅盖的直径,夹钳打开;提手位于水平位置时,联动杆的内端与凸轮的长边相抵,夹钳锁紧。
当提手被提起时,提手带动旋转轴进而带动与之对应的凸轮向内转动,联动杆反向运动,进一步带动与联动杆连接在一起的夹钳反向运动,夹钳打开,提手旋转至竖直位置时,凸轮的短边与联动杆的内端相抵,夹钳完全打开,锅身与锅盖能够分开;当提手被按下时,提手带动旋转轴进而带动凸轮向外转动,联动杆相向运动,进一步带动夹钳相向运动,提手旋转至水平位置时,凸轮的长边与联动杆的内端相抵,夹钳完全锁紧,操作简单。而且,凸轮的长边和短边之间形成一定角度,使得凸轮不会自行回位,夹钳位置正确、稳定。
作为改进,所述的定位座、凸轮和提手上均开有供旋转轴穿过且与旋转轴间隙配合的通孔,旋转轴上形成第一限位壁,凸轮和提手上的通孔内壁均形成与第一限位壁配合使用的第二限位壁,第一限位壁与第二限位壁相抵。这一设置,使得旋转轴能够从侧面穿入到定位座、凸轮和提手内,安装方便;转动时,通过第一限位壁和第二限位壁的配合使旋转轴与凸轮和提手之间均不能相对运动,结构简单,加工方便。
作为改进,所述旋转轴的内端穿过定位座的一侧,与定位座的另一侧内壁相抵,位于定位座内的旋转轴外端侧壁上形成一凹槽,凹槽上套有开口的卡环,卡环外径大于定位座上的通孔的内径。这一设置,使得旋转轴通过卡环对其进行水平方向限位,避免了旋转轴从定位座中滑出,结构简单、稳固,安装方便,加工方便。
作为改进,所述的提手有两个,所述的旋转轴有两个,两个提手分别通过两根旋转轴与两个凸轮连接。这一设置,使得夹钳开合组件使用时更稳定,避免了单个提手被掰动带动齿轮旋转传动,再带动另一个齿轮转动所造成的脱齿的问题,用力均匀,凸轮的齿不易被磨损,使用寿命长。
作为改进,所述定位座的上表面形成与提手配合的容置槽,定位座的中部形成供凸轮和联动杆活动的腔体;所述定位座的上表面下凹形成一定位槽,该定位槽的两端开口,且与腔体相通,定位槽的底面形成一用于承托凸轮的定位部。这一设置,使得提手水平放置时能够置于定位座的容置槽内,减小了压力锅的整体体积;凸轮的位置稳定。
作为改进,它还包括一夹钳锁紧组件,该夹钳锁紧组件包括至少一拉簧,拉簧的两端形成钩部,两根联动杆的内端均形成与拉簧的钩部配合使用的环,夹钳位于锁紧位置时,两根联动杆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拉簧在自然状态下的距离。这一设置,使得装在两根联动杆上的拉簧为联动杆提供一个相向方向的力,避免了凸轮随意转动,起到锁紧凸轮位置的作用;拉簧的安装简单、快速。
作为改进,所述的拉簧有两根,且分别设置在联动杆内端形成的竖部的左、右两侧。这一设置,使得拉簧的锁紧效果更好,拉力均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爱仕达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爱仕达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6546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含微量丙酮空气的双塔集成回收装置和方法
- 下一篇:反光太阳能取暖热水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