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棕榈纤维加筋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65175.0 | 申请日: | 2013-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224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04 |
发明(设计)人: | 璩继立;李陈财;李贝贝;刘宝石;魏天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3/12 | 分类号: | E02D3/12;E02D17/20 |
代理公司: | 上海德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04 | 代理人: | 郁旦蓉 |
地址: | 20009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棕榈 纤维 加筋土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棕榈纤维加筋土,运用于软土加固和边坡防护,属于土体改性加固领域。
背景技术
在我国沿海地区,粘性土广泛分布,特别是在长江、黄河、海河、钱塘江、甬江、闽江和珠江等入海口附近。在这些地区,建筑物与构筑物地基的土层往往由软粘土组成。这些广泛分布的淤泥质粉质粘土、淤泥质粘土和粘土,具孔隙比大、含水量高、压缩性大、强度低等特点,容易对工程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目前,软土的改性固化多是采用物理方法、物理化学方法或化学方法,以提高软粘土的强度和稳定性,使之满足不同类型和使用功能的工程建设要求。
棕榈是我国普遍生长的棕榈科植物,广泛分布在我国南方各省,它不仅是优良的观赏树种,还是重要的经济作物。棕榈纤维属于棕树的叶鞘纤维,自古以来就应用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中,我国古书有“其皮作绳千年入水不烂”的记载。棕榈纤维具有不含糖分、不易虫蛀、不易霉变和被腐蚀也不会变脆以及自身具有多孔结构的特点。
把棕榈纤维同软土结合在一起所形成的棕榈纤维加筋土,是一种均质的三维结构。棕榈纤维均匀而无规则地掺入土中,可被视为均质的各向同性的材料。这样,棕榈纤维加筋土中不存在明显的薄弱面或者薄弱方向,纤维的交织效果使得棕榈纤维加筋土在承受外力时,表现出更大的整体性、更大的受力范围和比较均匀的应力状态。棕榈纤维加筋把棕榈纤维作为加筋材料,既拓宽了现有加筋材料的种类,又做到了工程应用上的经济环保性。但是目前对棕榈纤维加筋土的研究和利用还存在空 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存在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棕榈纤维加筋土,利用棕榈纤维提高软粘土的强度和稳定性。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棕榈纤维加筋土,其特征在于,具有:棕榈纤维,为长方形,长为2~16mm,宽为2~4mm,长宽比为1:1~4:1;土,棕榈纤维的质量与土的质量的比为0.25%~2.0%;以及水,含水率为预定值。
进一步,提供一种棕榈纤维加筋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步骤:称取一定质量干土;将棕榈纤维加工成长为2~16mm,宽为2~4mm,长宽比1:1~4:1的长方形,并称取质量为土的质量的0.25%~2.0%的棕榈纤维;将棕榈纤维与干土均匀混合,得到筋土混合物;将筋土混合物与一定质量的水均匀混合至呈流塑状态,得到加筋土前体;将加筋土前体置入模具中;在常温条件下养护,蒸发水分至含水率达到预定值,制成棕榈纤维加筋土。
另外,干土的颗粒直径小于2mm。
另外,制备加筋土前体时,水的质量与干土的质量的比为干土的液限含水率。
进一步,提供一种棕榈纤维加筋土在软土地基加固和边坡防护方面的应用。
发明的有益效果
棕榈纤维来源于自然,具有舒适性、透气性、无污染、不受虫蛀等特点,因此,棕榈纤维加筋土具有成本低、加筋性能好等特点,为软土地区的地基加固提供了新思路。同时,棕榈加筋土能够明显提高软粘土 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即增强土体强度与整体性并能提高土体的延性。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棕榈纤维加筋土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棕榈纤维加筋土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所示,首先进行配料S1,将土和棕榈纤维加工成工艺要求的状态,并以一定比例混合。将取自上海市浦东张江科技园地下约3~5米处的土(最大干密度1.62g/cm3,塑限含水率20.56%,液限含水率42.34%,塑性指数21.78)在自然条件下风干,碾碎,然后过2mm的土工筛,每组试验分别称取干土5000g;将棕榈纤维分别加工成2mm×2mm、2mm×4mm、2mm×6mm、2mm×8mm、4mm×8mm、4mm×4mm、4mm×8mm和4mm×16mm,共8种不同尺寸规格。按加筋率(即棕榈纤维与土的质量比)为0.25%、0.5%、1.0%和2.0%,分别称取不同尺寸的纤维12.5g、25g、50g和100g。
然后,进行筋土混合S2,将8种不同尺寸的棕榈纤维,分别以四种加筋率与干土混合均匀,得到32组不同的筋土混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理工大学,未经上海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6517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专业风筝放飞器
- 下一篇:浅水导管架浮托安装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