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原位合成酞菁聚合物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52611.0 | 申请日: | 2013-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427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9 |
发明(设计)人: | 陈高健;张伟;李军;王来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F293/00 | 分类号: | C08F293/00;C08F8/3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曹毅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原位 合成 聚合物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学合成方法,具体涉及的是一种原位合成酞菁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有关光动力治疗的聚合物载体大都使用物理负载光敏剂的方法。利用化学键的同类现有技术为之前我们的发明专利“多重靶向性能的光动力疗法聚合物载体设计合成”,专利中大分子药物载体采用的是小分子与大分子聚合物接枝聚合的方法,我们首先使用可逆加成断裂连转移(RAFT)聚合的方法制备了水溶温敏性的聚合物,然后将小分子光敏剂接枝到聚合物上制备了大分子温敏水溶性光敏剂酞菁聚合物,此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一方面,二氯硅酞菁作为一般的二代小分子光敏剂,其溶解性较差;另一方面,小分子光敏剂的购买成本较高,导致整体实验研究的成本偏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原位合成酞菁聚合物的制备方法,提高光敏剂载体的水溶解性。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原位合成酞菁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采用化合物 经过与6 -溴-1-己醇的醚化得到化合物;
步骤2)经过与甲基丙烯酰氯的醚化反应得到单体;
步骤3)采用可逆加成断裂转移聚合的方法进行活性自由基聚合制备大分子前聚体,所述大分子前聚体的Mn为44800 g/mol,分子量分布为1.3;
步骤4)与4 - (辛氧基)邻苯二甲腈、二水合醋酸锌在DBU的催化作用下,使用原位合成的方法制备大分子酞菁聚合物,所述大分子酞菁聚合物的酞菁含量为9.2wt%;
步骤(1)、(2)、(3)、(4)的合成工艺反应式为:。
进一步的,聚合体系包括单体、RAFT试剂、自由基引发剂;所述单体为MAHE和PEG475;所述RAFT试剂为二硫代萘甲酸异丁腈酯(CPDN);所述自由基引发剂为偶氮二异丁腈(AIBN),其中,按摩尔比,[MAHE]0:[PEG475]0 :[RAFT试剂]0:[自由基引发剂]0 = 25:100:1:0.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合成方法简单且成本低,同时能提高光敏剂载体的水溶解性能,同时其在PBS缓冲液以及牛血清蛋白缓冲液PBS-BSA中具有很好的稳定性,最重要的是,作为光敏药物载体,其具有很好的单线氧量子产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水溶性酞菁聚合物在PBS以及PBS-BSA缓冲溶液中的稳定性测试图;
图2为水溶性锌酞菁聚合物的单线态量子产率测试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一种原位合成酞菁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采用化合物经过与6 -溴-1-己醇的醚化得到化合物;
步骤2)经过与甲基丙烯酰氯的醚化反应得到单体;
步骤3)采用可逆加成断裂转移聚合的方法进行活性自由基聚合制备大分子前聚体,所述大分子前聚体的Mn为44800 g/mol,分子量分布为1.3;
步骤4)与4 - (辛氧基)邻苯二甲腈、二水合醋酸锌在DBU的催化作用下,使用原位合成的方法制备大分子酞菁聚合物,所述大分子酞菁聚合物的酞菁含量为9.2wt%;
步骤(1)、(2)、(3)、(4)的合成工艺反应式为:。
进一步的,聚合体系包括单体、RAFT试剂、自由基引发剂;所述单体为MAHE和PEG475;所述RAFT试剂为二硫代萘甲酸异丁腈酯(CPDN);所述自由基引发剂为偶氮二异丁腈(AIBN),其中,按摩尔比,[MAHE]0:[PEG475]0 :[RAFT试剂]0:[自由基引发剂]0 = 25:100:1:0.5。
参照图1、图2所示,所述大分子酞菁聚合物光敏剂,水溶性好,同时其在PBS缓冲液以及牛血清蛋白缓冲液PBS-BSA(BSA的含量为0.05 wt%)中具有很好的稳定性。最重要的是,作为光敏药物载体,其具有很好的单线氧量子产率,相比于文献中标准物质锌酞菁ZnPc的单线态量子产率Φ(Δ)=0.56,制备的锌酞菁聚合物ZnPc-Polymer的单线态量子产率为Φ(Δ)=0.4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5261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光电振荡器
- 下一篇:深海单液压源单路开关控制多路依次循环输出液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