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梨树潜伏芽更新结果枝组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88999.2 | 申请日: | 2013-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709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韦军;高季平;黄健;李亚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卢亚丽 |
地址: | 225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梨树 潜伏 更新 结果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促进果树潜伏芽抽生新梢用于衰老结果枝组更新的方法,尤其涉及砂梨品种在棚架栽培和矮化密植栽培方式下,诱导梨树多年生枝(骨干枝)上发生新梢进行结果枝组更新的方法。
背景技术
棚架栽培和矮化密植栽培是国内近年来重点推广的两种梨树高品质和高效益栽培新方式,梨树棚架和矮化密植栽培一般以着生在骨干枝(主枝和亚主枝或中心干)上的结果枝组结果为主,但随着结果枝组使用时间的延长,其结果枝组上短枝花芽连续分化能力、果实品质和果形整齐度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故生产上每年需对部分3~5年生以上结果枝组进行更新,即冬季修剪时直接将结果能力已退化的多年生结果枝组疏除,利用骨干枝上发生的一年生枝条重新培养新的结果枝组。砂梨品种一般具有发芽率高,成枝率的低的特点,梨树多年生骨干枝上经常缺乏用于更新枝组的预备枝(一年生枝条),无法培养新的结果枝组代替老结果枝组,影响了梨树品质和单株产量的提高。目前,生产上通常采取当年冬季疏除枝组后,待来年利用疏除伤口部位的潜伏芽发生的新枝条(预备枝)进行新的结果枝组培养,实现更新结果枝组的目标,但该种更新方法由于减少了结果枝组的数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来年单株产量的稳定和提高,同时,一旦老枝组疏除伤口处来年未发生新的枝条,则会导致树冠内结果枝组数量不足,影响到今后2~3年的单株产量;采用枝条刻伤也是木本植物上常用的增加枝条的方法,但由于梨树的发枝特性,刻伤对梨树骨干枝上诱导新梢生长几乎没有明显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方便,不影响当年产量,能够有效在梨树骨干枝上诱导潜伏芽抽生新梢用于结果枝组培养和更新的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利用梨树潜伏芽更新结果枝组的方法,在梨树开花前10~15天或开花后30~40天,对已使用3~5年以上,且基部直径达到3.5㎝以上的结果枝组基部进行环剥处理,保留结果枝组当年继续结果,待环剥处的潜伏芽抽生新梢后,第二年冬季修剪进行衰老结果枝组的疏除和新结果枝组的培养。
环剥位置应尽可能靠近结果枝组与骨干枝的结合部,环剥宽度控制在5~8㎜,深度达到木质部为宜,环剥宽度大于8㎜或伤及木质部易导致愈合不良,环剥时需将环剥部位残留的韧皮部和木质部组织清除干净,环剥后用薄膜带严密包扎伤口,以防病虫危害,50~60天后松绑。
为了提高环剥后诱导新梢抽生的效果,应适当控制环剥树的单株产量,中果形品种单株叶果比需达到40:1以上,大果形品种单株叶果比需达到60:1,以保证树势健壮,如单株挂果量过多,树势衰弱,环剥诱导新梢抽生的效果较差。
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揭示,如图1,冬季修剪从骨干上疏除衰老结果枝组的同时,在着生该结果枝组的骨干枝上选择方位和角度适合的一年生枝条进行短截或长放修剪,培养新的结果枝组代替老结果枝组,但当骨干枝上无适合一年生枝条用于新结果枝组的培养时,可对需要更新的结果枝组基部进行环剥而不从骨干枝上疏除,保留结果枝组来年继续结果,待骨干枝上(环剥处)的潜伏芽抽生新梢后,第二年冬季修剪在进行老结果枝组的疏除和新结果枝组的培养,该种方法能够在稳定当年单株产量基础上保证树冠内结果枝组的数量和有序更新。
本发明解决的是在不影响当年单株产量的基础上,诱导梨树骨干枝上潜伏芽抽生新的枝条,保证果树树冠内结果枝组的正常更新,稳定和促进果实品质和果树栽培效益的不断提高。该发明操作方法简单易学,省工省力,诱导效果可靠,不仅适用于常用栽培方式的梨树结果枝组修剪,尤其适合于梨树棚架和密植栽培方式下对结果枝组的更新和修剪。
附图说明
图1是利用潜伏芽抽生新梢进行进行结果枝组更新过程及效果示意图。
1:对照,2:环剥处理,3:对照抽枝,4:环剥基部抽枝,5:对照修剪,6:疏除衰老枝组,7:新枝组培养。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主栽品种为砂梨品种幸水,砧木豆梨,10年生,株行距5m×4m,棚架栽培,开花前10天(4月上旬),在树冠内选择连续使用3年以上,基部直径达到3.5㎝以上,需要及时更新但相邻位置无预备枝条的衰老结果枝组,在结果枝组与骨干枝的结合部进行环剥处理(对照如图1中1,环剥处理为2),环剥宽度5㎜,深度达到木质部,环剥部位残留的韧皮部和木质部组织清除干净后用薄膜带严密包扎伤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大学,未经扬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8899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