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用反射镜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310184837.1 | 申请日: | 2013-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631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26 |
发明(设计)人: | 袁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袁成 |
主分类号: | B60R1/00 | 分类号: | B60R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233 上海市徐***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反射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反光镜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用反射镜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道路上汽车的数量及汽车本身的尺寸都在不断增大,在通过拥挤或者狭窄的道路时,为保障行车安全,必须确认汽车的左右两侧是否还有足够的距离,以保证汽车在横向宽度上的可通过性。对于向后视角的左右距离确认,现已有可电动调节的后视镜,并可通过再加装广角后视倒车镜来解决问题。而对于向前视角的左右距离确认,现行的技术方案只有“前视摄像头法”一种,即通过在车辆后视镜框架上安装前视摄像头,来获得车辆侧前方的影像。“前视摄像头法”存在如下缺点:
1.结构复杂、通用性差。要在车辆外后视镜框架上安装前视摄像头,涉及到在车辆外后视镜框架内的狭小空间里排布一系列的电子原件,并必须有车内中控台上的彩色显示屏相配套,且必须解决左右摄像头之间信号切换或分屏显示的问题,故一般必须在进行车辆外后视镜设计及整车电路设计时予以整体考虑,在不同车型之间不存在通用性。若是事后加装,施工难度及对于整车电路结构所产生的影响也将是巨大的。
2.可靠性差。自然环境的侵蚀及电子元件的自然老化,会使前视摄像头的可靠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降低。若遇到交通事故不幸损坏了外后视镜,则安装其上的前视摄像头的功能也将一并作废。
3.视野和视角不可调节。安装在车辆外后视镜上的前视摄像头,现在只有固定式的,其视野和视角不可调节,不能提供给车辆驾驶员不同视野和视角的前侧视影像。
4.成本高、普及面窄。因为上述结构复杂、通用性差的缺点,“前视摄像头法”不可避免地存在成本高、普及面窄的缺点。有的车型只在右侧车辆外后视镜框架上安装了前视摄像头,比如:比亚迪G6;只有几个主打电子配置或突出强调行车安全的汽车品牌,才会在其部分车型的高配或顶配型号的左右双侧车辆外后视镜上安装前视摄像头,比如:东风裕隆纳智捷、沃尔沃、英菲尼迪。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车辆反射镜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适用范围宽广,并使驾驶员能更便捷、安全可靠、灵活地获得车辆侧前方的影像的车用反射镜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车用反射镜系统,包含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用反射镜系统还包含有前视镜,所述前视镜与后视镜相对,位于车体侧面,所述车体侧面前端部分位于所述前视镜成像范围之内,所述前视镜位于所述后视镜成像范围之内。
依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其中,所述前视镜位于车体侧面的车门上,且与后视镜相对,所述车体前轮胎位于所述前视镜成像范围之内。
依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其中,所述前视镜位于车体侧面的后端部位,且与后视镜相对。
依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其中,所述前视镜包括凸面镜、镜框、支架和底座,所述凸面镜安装于镜框中,所述凸面镜面向所述后视镜,所述支架一端与镜框相连接,所述支架另一端与底座相连接。
依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其中,在车体的左右侧各设一个前视镜。
依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其中,在所述底座内还包括万向调节装置。
依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其中,所述支架上设有一个整流罩。
依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其中,所述凸面镜小于后视镜。
依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其中,在所述后视镜上设有广角后视镜。
依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其中,所述凸面镜的形状为圆形或方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用反射镜系统,采用在车体侧面安装了与后视镜相对的前视镜,运用反射原理,通过面向车头的前视镜和后视镜的二次反射,使驾驶员能更便捷、安全可靠、灵活地获得车辆侧前方的影像,本发明结构简单、成本低廉、适用范围宽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车用反射镜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车用反射镜系统中的前视镜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袁成,未经袁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8483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